潘姓歷史名人及其主要成就,從忠...
1274
2023-11-03
說起奸臣,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宋朝的潘仁美和秦檜兩個大壞蛋。秦檜以‘’莫須有‘’害死抗金名將岳飛,千真萬確,故有秦檜后人發出‘人從宋后羞名燴,我到墳前愧姓秦’的感嘆。潘仁美呢,也不是個好鳥,是一個嫉賢妒能、賣國求榮、陷害忠良的白臉奸臣,特別是看到“楊繼業被困陳家谷,楊七郎求援班兵,潘不但不給救兵,反而亂箭射死七郎,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楊業含恨撞死李陵碑。”,我們也恨奸臣恨得鋼牙寸斷。
其后人也羞于姓潘,為了避免窘迫尷尬局面,索性將潘姓改成李姓,并且不敢提及先祖的名字和事跡,便有了“生前姓李,死后姓潘”的習俗,連其故里潘莊也改成李莊了。真是太悲哀了!
但是,歷史上并沒有大奸臣潘仁美或者潘洪這號人物,其原型就是潘美,是一個不打折扣的忠臣良將,可謂北宋開國功勛,為大宋王朝的統一他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潘美的的確確冤比竇娥都冤!事實上潘美在北宋可是一個響當當人物,其功蓋武穆岳飛、超老令公楊繼業。《宋史.潘美傳》云:潘美(925-991),字仲詢,北京大名府人(今河北魏縣李莊)。美少倜儻,隸府中典謁。嘗語其里人曰“漢代將終,兇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時立功名,取富貴,碌碌與萬揚共盡,可羞也。”會周世宗為開封府尹,美以中消事世宗。及即位,補供奉官。高平之戰,美以功遷西上門副使。出監陜州軍,改引進使,經度西事。參于“陳橋兵變”,宋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禪,命美先往見執政,諭旨中外。陜帥袁彥兇悍,任用群小,嗜殺黷貨,且善用兵,太祖慮其為變,遣美監其軍以圖之。美單騎往,(可見其忠心義膽)經潘美斡旋袁彥入朝謝罪。李重進叛,太祖親征,命石守信為招討使,美為行營都監。揚州平,以功授泰州團練使,又平湖南叛,乃授美潭州防御使。
……開寶三年,南征嶺南,以美為行營諸軍都部署,進克富川,遂克賀州。十月,又下昭丶桂、連三洲,西江諸州以次降,以功受封南面都部署,拔韶州進廣之北門也,奸賊眾十余萬。四年二月,中書舍人卓惟休奉表乞降。火攻廣州,遂克之。授廣州兼市舶使。五月,拜山南東道節度使。五年兼嶺南道轉運使,土豪周思瓊聚眾負海為亂,美討平之,嶺南遂安。十月命美為升州道行營都監,與曹彬借往,進入秦淮,。下令曰:“美受詔,提驍數十萬人,期于必勝。”,大軍隨之,吳師大敗。后唐祖李煜乞降,金陵平,以改拜宣微北院使。
同年秋北戰,進攻太原,破汾陽。太平興國三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四年命將征太原,伐北漢,潘美為北路都招討,摧枯拉朽,戰無不勝。時北漢求救于遼,遼兵赴之,潘美大敗遼師,筑長連城以圍之太原,北漢主劉繼元降,(北漢將楊業隨投大宋)北漢亡。美授太原行府事,兼三交都部署,繼征范陽(今北京),以美幽州行府事。留屯以捍北方邊防,其地險阻,為北邊咽喉,固積粟屯兵以守之,自此北邊以寧,常巡撫固軍、代州等地,即秣馬蓐食,時有遼兵萬騎來寇,潘美誓死帥眾奮擊,大破之。封代國公。八年又封忠武軍節度使,進封韓國公。
雍熙三年,詔潘美、曹彬為都部署,以王侁為監軍繼續帥兵向北伐遼,以美為西路獨拔寰、朔、云、應、等州。潘美主張宜持重緩行,不得貪功輕敵。而東路曹帥急改近利,乘勝而前,每奏捷報,太宗驚訝其進軍之速。遼將耶律休哥,以兵不敢出戰而夜時常偷襲之,又以精銳設伏,后絕大宋糧道。彬以食盡退師雄州。宋太宗大怒,豈有敵人在前,自個退軍的道理。曹彬又揮師北上與遼會戰于白溝,宋師大敗死者過半。
(清注意看,這是楊業死的真正原因再說西邊遼兵會聚戰于陣家谷口,遼將耶律斜軫兵勢甚盛,楊業(潘美副將)欲避其鋒。監軍王侁說不可。接著對楊業說:“君素號無敵,今見敵,怕乎!尚敢自愛乎”,楊業曰:“非怕死,蓋時不利我,今諸君責業避敵,尚敢自愛,請在陳家谷口相援。業轉戰當至此。”,王侁許諾。業隨出征與敵相搏。王侁望西方煙塵遮天蔽日,認為楊業得勝。欲分其功,隨引兵而前,又聽楊業敗,欲揮師撤兵,潘美說不行,但不能制至,因其是監軍(官大一級壓死人)。楊業且戰且行到谷口,望無一援兵,撫膺大慟,再率麾下力戰,身負十幾處傷,士率俱亡,其子延玉也陣亡,馬重傷不能行,楊業被擒,嘆息曰:“太宗遇我厚恩,期望討賊捍邊以報君恩,然奸巨所迫,致王師大敗,存何面目求活。”絕食三曰而死。宋太宗深感悲痛,追贈楊業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賜其家市帛干匹,粟干石等。(《宋史.楊業傳》位列三十一。)而后除王侁所有功名,流放邊疆。潘美坐削秩三等,明年(987年),復檢校太師,后兼并州都部署,加平章事,又封鄭王,其子景資為天雄軍駐泊都監。子承父業,能以禮法自飭,享尊兩朝,人稱其勤敏忠勇!淳化三年(991年)六月甲戌病逝邊關,享年67歲,帝封謚號“武惠”,追贈中書令,厚葬宋陵,配享太宗廟庭。
潘美去逝后沒多久,就因為“陳家谷楊業死”的這個歷史事件,被一傳再傳,以訛傳訛,后來被民間編成了戲曲化的潘仁美,有大忠必有大奸,潘美就慢慢被黑化了!
縱觀整個事情的經過,我們可以看出潘美很冤枉!從宋太祖黃袍加身,就追隨宋太祖,他南征北戰,是一位有膽有識驍勇善戰,屢建奇功的一流將帥!(懷灑釋兵權,就沒要其手中的兵權,可見深得太祖賞識和信認)。
宋太宗繼位仍視潘美為肱股之臣,非常器重他,每戰都委于重任。面對強遼潘美和楊業是精誠合作的,為大宋立下不朽之功,誓死捍衛邊疆,一生忠勇報效國家,是應該世代頌楊的大英雄!
歷史學家馮君實先生說:“平心而記,潘美一生的戰功要比楊業大得多,守朝廷實際上將他看作大忠臣。”!
有詩云:于今生古幾干場,荒草寒煙又夕陽。故國不殊風物志,令人看此垂悲傷。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