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詩詞世界魯迅曾在文章中講過一個笑話故事:說是有一戶人家生了個男孩,全家人都高興得不得了。到了滿月的時候,辦了盛大的滿月宴,請客人們都來看看孩子,自然也是想從客人口中得到一點好兆頭。第一個客人就說了: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于是得到了一番感謝。第二個客人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幾句恭維。這時,第三個客人說話了: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故事雖然可笑,卻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示:人人都喜歡聽動聽的話,喜歡受到旁人的夸贊,這本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夸人也要講技巧。像故事里的第三個客人,你能說他不真誠,他說的不是實話?本來嘛,人人都會死。但你在人家滿月宴上說出這樣掃興的話,被打可不是活該。由此可見,夸人也是一門技術活。夸得好,收到的效果事半功倍,賓主盡歡。夸得不好,事倍功半,惹來白眼不說,還免不了被打一頓的尷尬局面。孔夫子說得好:“情欲信,辭欲巧。”意思是說:一個人無論是講話也好,寫文章也好,既要發自內心的真誠,又要顧及語言的巧妙流暢。夸人也是如此,真誠很重要,技巧同樣重要。說到這里,就不得不給大家介紹這首“夸人夸到心尖尖上”的小詩——《投宋于庭翔鳳》,作者是清代詩人龔自珍。游山五岳東道主,擁書百城南面王。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龔自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清代真正的文學大家,尤其《己亥雜詩》組詩是其代表作。而其中最有名的兩首,莫過于《己亥雜詩·其五》: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以及《己亥雜詩·其一百二十五》: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兩首詩,前一首沉郁頓挫,悲喜交織;后一首氣韻天成,揮灑自如,卻都懷著滿腔愛國熱忱。詩詞世界,贊37相較之下,這首《投宋于庭翔鳳》則顯得有些冷落平凡。但其實,這首詩里的情味,你細細讀后就能領略到。這首詩是龔自珍寫給自己的偶像宋翔鳳,“于庭”正是宋翔鳳的字。宋翔鳳也是清代有名的學者,少年時就學有所成,還曾師從龔自珍的外祖父段玉裁。兩人初次相識是在嘉慶二十四年(1819)。龔自珍27歲,宋翔鳳40歲,兩人相差足足13歲。這一年各省的舉人都集中到了北京,參加當年春天的恩科會試和次年春天的常科會試。兩人在此相遇,彼此性情相投,關系也越來越好。嘉慶二十五年,龔自珍到太湖游覽,宋翔鳳的家恰巧便在太湖邊的長洲。作為東道主的宋翔鳳,熱情地接待了龔自珍,帶他四處游覽、談學論道。“游山五岳東道主”,說的便是這一事件,詩歌開頭一句便是夸獎宋翔鳳的熱情好客。“擁書百城南面王”,說他擁書眾多,仿佛學界里的南面王,則是夸獎宋翔鳳的博學多才。開頭兩句,直截了當的夸獎,還算尋常。使整首詩變得極富有氣勢和情味的,是結尾兩句——“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意思是說:在成千上萬人中只和你輕輕握了一下手,便使我的衣袖留香,整整三年,那芳香都不曾消散。夸張嗎?很夸張。可是,你一點都不覺得這樣的夸獎諂媚,一點都不覺得說出這樣“拍馬屁話”的龔自珍虛偽。人常說:白頭如新,傾蓋如故。這世上就是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有人相處到老,彼此仍然陌生;而有的人停車交談那短短一瞬,便好似多年老友。宋翔鳳之于龔自珍,就是那樣“傾蓋如故”的人。那樣偌大的京城,那樣茫茫的世間,兩個年紀相差懸殊的人,卻得以相遇相識。這一見,又發現彼此不僅秉性相合,脾氣也相投。多么大的緣分,只恨相逢太晚。正如佛家說的“猶如大海中,盲龜遇浮孔”。佛說,一只瞎了眼的烏龜,在茫茫大海中漂著,恰好碰到一棵浮木,木頭上恰有一個孔。這只盲龜又恰恰好夠把頭鉆進木頭的孔里,這是多么的稀有難得。有了這層稀有,有了這層難得,那句“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的夸贊之語,也便不覺是溢美之詞了。相反,它坦坦蕩蕩、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地動魄驚心。所謂知己者,得一人可勝百人,得一日可逾千古,得一緣可益一世。萬萬千人之中,你最珍貴。再好的話語,你也配得上,你也當得起!今日話題夸人是一門技術活!夸得不好,可是會鬧出不少笑話。就比如以下幾個雷區,千萬不要踩:1、不真誠、漫不經心的贊美2、不分對象、缺乏針對性的贊美3、錯失時機的贊美4、陳詞濫調式的贊美那么,關于夸人的古詩詞,你還知道哪些?或許,你會有關于“夸人”的或尷尬、或好笑、或精彩的經歷,想要分享給大家?期待大家的留言!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