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鏟史歷史上,魏國有五子良將,而江東有十二虎臣。演義中,蜀國有五虎將。這3個組合都代表了各方勢力的最強武將群體。不過既然演義中有蜀國五虎將,那么吳國也可以挑選出5位強者來組成吳國五虎將。接下來,咱們就看下哪些人能入選。第5:周泰。雖然吳國的猛將平均水平不高,但周泰卻應該是其中的佼佼者。周泰最大的特點就是血厚,有點榮耀里面的坦克類似:血厚耐揍。宣城之戰,當時山賊橫行,周泰為了保護孫權而光著膀子死磕敵人,后來他身上中了幾十刀,但仍舊活了過來。再后來,孫權伐曹,結果孫權再次遇到了危險,而周泰又一次挺身而出,同樣再現了“宣城神話”。也許周泰的武力值被低估了,但他的血厚卻特別明顯,同時他也有資格入選。第4:丁奉。丁奉這個人有些特別,因為他屬于那種逆生長的大佬。前期,丁奉只是周瑜手下的跟班,經常和徐盛組隊執行任務。此外,前期他碰到趙云就跪,完全不像個名將。可是人都會成長,到了后期,丁奉卻在東興之戰霸服了。當時老丁奉直接光著膀子上陣,輕松秒了對方的2員猛將,又帶飛了全軍。前期他沒啥看頭,但到了后面,丁奉卻一戰封神。相比較周泰而言,丁奉的戰績更加出色一些。第3:甘寧。本來甘寧是個很有看頭的武將,因為他曾有過“百騎劫魏營”的光輝戰績。當時孫權正被張遼虐了,整支吳軍處于低迷的狀態之中?關鍵時刻,甘寧只帶了100人前去就把曹軍虐了一頓。不過甘寧有個很大的短板,那就是缺乏和名將交手的戰例。由于沒和那些超一流的猛將過招,所以這也嚴重影響了他的評分。第2:孫策。吳國基業的開創者之一就是孫策。都說孫權繼承了父兄之基業,就是因為他主要靠著孫堅、孫策2人的打拼才提前有了地盤。孫策外號小項羽,有著極強的戰斗力。神亭嶺一戰,孫策和太史慈戰成了平手。太史慈是三國時代的名將,也是位接近超一流的武將,孫策能和他打平,這也是實力的體現。可惜的是,孫策活躍的時間太短了,只到26歲就沒了。戰績太少也導致他無法霸服吳國。第1:太史慈。相比較而言,只有太史慈最給力了。他一出場就整出了趙云在長坂坡的動靜。北海城外,面對數萬黃巾軍,太史慈用弓箭射死一堆敵人,又槍挑了不少敵軍,然后輕松突圍,終找到劉備,從而搬來了救兵。他不僅武藝很高,而且擅長射箭。太史慈曾用箭射穿了敵將的手臂,這種準度與力度可不是普通人能比擬。此外,太史慈曾打平了孫策與張遼,這也是他比孫策加分的地方。也許有人認為孫堅好像很厲害,但事實上,孫堅在演義中的表現不夠出色。他在面對華雄時顯得有些手忙腳亂,然后就再無太多的亮點。因此相比較而言,只有周、丁、甘、孫、太史這5人才夠格吳國五虎將。(資料來自于《三國演義》)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