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山人看云宋代的秦觀是填詞高手,但詩也寫得很有特色,以下這首便超凡脫俗:春日[ 宋 ] 秦觀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譯文:昨天傍晚的一陣輕雷帶來了一場春雨,今天早上雨后的陽光灑在一層層綠瓦上。芍藥花帶著雨滴,含情脈脈飽含淚水。薔薇花嬌弱無力,躺臥在晨光照著的枝條上。秦觀寫的這首詩和他填的一些詞具有相似的味道,不過更為凝練、精致,也更有韻味,反復品味真是覺得技巧高超,非同尋常。從整體結構上來看,第一句寫天,第二句寫院,第三句是走近看細部,第四句是進入事物之中。這首詩之所以有詩意,就在于這種層層深入的結構,并以此作為詩意的終結。詩意從第三句起開始漸濃,不過這與一般的手法套路有些雷同,梨花帶雨,以雨露作淚滴,是古人寫詩的慣用手法。雖然“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這兩句都是擬人的修辭手法,且形成一個具有遞進關系的組合式意境,但后一句比前一句更深入一層,有遞進的感覺,把薔薇和自己交融起來,似乎作者的身體變成了薔薇的身姿,作者的慵懶精神狀態變成了薔薇枝條的柔軟無力,大有莊生曉夢、花我一體的感覺。因此,它不僅擬形,還擬神,達到物我難辨的境界,這種手法比擬人更為高級。把人擬作花,把花擬作人,其實都是中國古典詩文慣常的手法,但像秦觀這兩句達到人與花在外表形態上,在精、氣、神上高度融合程度的,并不多見。中國古典詩歌的有些手法,非常現代,甚至超出了現代的層次。比如秦觀這首,“有情、淚,無力、臥”,這幾個詞的使用,把芍藥、薔薇完全地“女性化”“異性化”了:含情脈脈,淚痕嬌嬌,身姿柔軟,橫陳于前。讓物沾染上人的“性意識”,這不就是現代詩歌所追求的手法嗎?不過,古人的手法只能讓人感覺到藝術的美好,而不會污染人心、惡心人眼。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