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老唐曰導語:俗語:上墳之后有三忌,子女謹記去晦氣,清明上完墳別忘了清明的腳步離我們是越來越近了,我們在迎接小長假的同時別忘了我們的主要任務:清明祭祖,祭祀完先祖,我們再決定出去也不遲,畢竟清明三天假,祭祖能耽擱你多長時間。不過你清楚清明祭祖的一些注意事項嗎?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有一種在民間盛行的俗語文化,指導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對老百姓有很大的幫助,像這次的清明節,就有很多俗語。清明節上墳的講究特別多,古人認為清明這天雖然是對老祖宗表達孝心的日子,但總歸是和鬼怪打交道,所以就立下很多規矩,但有些人認為這些規矩只是在上墳的時候要注意一下,上完墳之后就不需要注意了,其實并不然,上完墳仍然后很多講究,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上墳之后有三忌,子女謹記去晦氣。三忌第一忌:太陽下山要關窗;清明節有很多傳說都是和“鬼”有很大的關系,而清明節也被稱為“三大鬼節之一”。我們在上墳的時候,一般挑選的時間都是在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之間,這時候陽氣旺盛,能保佑我們不會被妖邪入體。過了這個時間段后,古人認為就不適合去了,因為這時候陰氣上升,鬼怪就出來了,而墳地是陰氣最重的地方,所以就不能去。到了晚上,太陽下山,天地間的陽氣消散,陰氣上升,這時候開窗,會讓家中充滿陰氣,甚至還會被孤魂野鬼闖入家門,破壞家中運勢,充滿晦氣。其實也能想明白,清明天氣一般都不好,古人休息得比較早,太陽下山后就要休息,不關窗容易感染風寒,可能就是用神話故事讓人們長點記性,畢竟恐懼比歡樂更能讓人銘記。第二忌:回家之后不串門;一般情況下,我們上完墳之后,基本上就沒有事了,所以大家一般都開始忙自己的事情,在農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去串門,熟絡一下感情,但清明這天并不建議大家串門。上文也說過,墓地是陰氣最重的地方,就算太陽再紅火,但你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沾染上一些陰氣,這時候你串門,你就會把身上的晦氣帶到別人家中,這對別人不好,也會讓別人膈應。但也是不那都不能去,人多的地方還是可以去的,因為人聚在一起,陽氣就十分充足,就能把身上的晦氣沖散,所以說聚餐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三點:洗澡,洗衣服;這點我們說過不止一次,一方面是怕把晦氣帶回家,另一方面是因為行禮的時候會讓衣服臟。這就是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雖然有些說法并沒有實際的依靠,但這也是古人對后世之人的關懷。【結語】俗語是什么?這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和清明節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證明我們和別的國家不一樣的證據,我們現在在服裝生活習性上都和外國人沒有差別,如果這些傳統再丟失,那我們和別的國家人還有什么區別?一個語言能成為我們民族的支撐嗎?還是說膚色是我們獨特的證明?那日本人和韓國人也是黃皮膚啊!為什么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因為這是我們的根啊!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