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華龍網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記者 田韻沁 通訊員 張寒微 張夢喬)“我的媽媽是一個‘無名英雄’,她總是站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在陸軍第九五八醫院兒科病房,“兼職班主任”陳霞正在輔導住院“學生”寫作文。陳霞正在給兒科病房里的孩子輔導功課。受訪單位供圖3床患兒小麟(化名)是一名四年級學生,爸爸因工作常年在外,媽媽是該院檢驗科工作人員。疫情發生后,由于檢驗工作繁忙,母女已有近一個星期未能見面。5天前,小麟咳嗽不止被診斷為肺炎,住進了兒科病房。白天上網課、晚上做功課,接踵而至的作業輔導讓陪護的老人感到十分苦惱,表示“完全看不懂”。除了小麟,科室還有6名年齡大小不一的住院患兒,都面臨著一定程度的學業問題。護士長楊艷了解情況后,立即與兒科科室主任陳霞商量對策。陳霞正在備課。受訪單位供圖為了紓解在院家長輔導作業的壓力,科室充分發揮醫護隊伍中碩士博士多的特點,組建了一支“病房輔導班”。由科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陳霞任“班主任”,科室7名碩士醫生組成“輔導員”,利用工作之余為在院學齡兒童提供學習輔導。“成立這支隊伍的初心,是想以綿薄之力解決好每一名住院學齡兒童的‘剛需’,倡導醫患互相理解、共克時艱。”陳霞主任表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以此減輕一線抗疫醫務工作者的后顧之憂,讓他們能輕裝上陣投入到抗疫工作中。檢驗科醫務工作者正在打電話核對樣本。受訪單位供圖晚上十點,距離兒科病房直線距離不到100米的內科樓,檢驗科仍燈火通明。小麟的媽媽龍宇鵬匆匆吃上幾口晚飯,又趕往實驗室協助處理新到的一批標本。近段時間,醫院核酸檢測工作量翻倍,核酸實驗室人員分成6班全員奮戰,24小時不停歇工作。“按照科里的工作習慣,開始工作前不喝水,進入實驗室不上廁所,手頭的檢測不完成不交班。”龍宇鵬說,這也是疫情以來千千萬萬檢測人的工作縮影。“媽媽,辛苦了!”兒科病房里,小麟在本子上寫下了最想告訴媽媽的話,同時也為其他抗疫一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加油。(本文來自新重慶客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