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縣旅游必去十大景點,寶雞周邊...
626
2023-10-03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牙(又作子牙),號太公望,又號師尚父。東海上人(今山東日照),相傳為炎帝之裔。他的祖先在虞夏之際因協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呂,故又叫呂尚、呂望、呂子牙、呂太公。據考,姜太公生于商朝康丁帝八年八月初三,卒于周康王六年。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曾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立有不朽功勛,又是開創齊國的第一位國君、齊文化的奠基人。
姜太公的道德功業,為后人所推崇、稱頌。唐玄宗時,于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敕令天下諸州各建一所太公廟。并要求以張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當發兵出師或各將領及文武舉人應詔,都要先去太公廟拜謁。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謚姜太公為“武成王”,使姜太公成為與孔子文圣并列的“武”圣人。宋真宗時,又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時期,民間對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話傳說。到明代萬歷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封神演義》小說,從此,姜太公由人變成了神,并且為民間廣為信奉。本文擬從四個大的方面對有關姜太公的民間習俗做一簡單整理和分析,材料、水平有限,請諸位方家指正。
姜太公與民間建筑習俗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民以居為地”。舊時,置房產是造福子孫的家庭大事;至今在民間,建房筑屋仍是件分量很重的事。因為蓋房子是一項較大的家庭固定資產投資,還因為中國人驅邪納福的傳統心理,千百年來民間逐漸形成了一些建筑習俗,其中很多與姜太公有關。
1、上梁時,在梁頭上貼“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或 “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紅紙。
老百姓蓋新房上梁的時候,總要在梁頭上貼上一條紅紙,寫上“姜太公在此!”意思說,天下最大的神姜太公在這兒,妖魔鬼怪不要到這兒來!后來,慢慢變成了老百姓常用的一句歇后語: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這個習俗來源于姜太公的傳說。傳說姜太公封神時大公無私,最后所有的神都封完了,就剩下了自己無處可去。沒辦法,他只好爬到人家蓋的新房的梁頭上。
還有的地方或人家貼“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紅紙。這來自于另一個姜太公的傳說。傳說姜太公三次來到同一個地方,發現有一家人家老是在蓋房子,他很納悶,就問這家人家:“你家為啥年年要蓋房子呢?”主人說:“別提了!我家房子一造好就被火燒掉,已有好幾次了。”姜太公說:“你家這次上梁,我來看看。”并關照在上梁的隔夜多做些糕團。上梁那天,姜太公叫瓦、木匠將糕團搬到屋面上向下拋,四面八方的村民見到拋糕團,便紛紛前來爭搶,一時間好不熱鬧。事后,主人家問姜太公為啥要這樣?姜太公說:“上梁時來搶糕團的人多,這些人各種生肖都有,十二生肖湊滿,火神菩薩就不敢來燒了。”果然,房子蓋起后一直沒被火燒。后來,人家在造房子時就拋灑糕團或小餅,并貼上“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紅紙。意思是有姜太公在這里,什么事都吉祥。安門時貼“安門請到公輸子,立戶聘來姜太公”,橫批為“安門大吉”的紅對聯。
這個習俗在山東鄄城一帶建房時常用。主要是著眼于用姜太公驅邪納福。習俗的起源于上述傳說基本相近。對聯可配以橫批,一并用紅紙書寫,建房時貼在門框上。這類對句或單句,山東還有“安門增萬福,立戶納千祥”,“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等。
姜太公與民間泰山崇拜
泰山是中華民族兒女心中的神山、圣山、靈山,炎黃子孫無論在哪里,對泰山始終充滿著深深的眷戀和崇拜之情。在諸多的泰山崇拜中,有三項與姜太公有關。
(一).姜太公就是“泰山石敢當”。關于“泰山石敢當”究竟是怎么來的,有好幾種說法。有的說是一塊石頭,還有的說是姓石名敢當。有一種說法是姜太公就是石敢當。傳說姜太公封神,封來封去,到最后不知道是公而忘私,還是忙得糊涂了,竟然忘記了自己的名姓,最后只好自封為泰山石敢當。
(二).姜太公封“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民間稱之“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是坐鎮泰山,能為百姓賜福,消災去難的神。在民間極有影響,碧霞祠常年香火不斷。傳說碧霞元君是黃飛虎的妹妹,姜太公封神時本來要把東岳泰山封給黃飛虎,可黃飛虎的妹妹不答應,也來找姜子牙要泰山。黃氏兄妹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姜太公提議兄妹展開登山競賽,誰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誰的。黃飛虎的妹妹十分聰明,想出了一條妙計。比賽一開始,她先將自己的鞋子脫下一只,使了個神法,將鞋子扔到泰山玉皇頂上,然后不慌不忙地爬起山來。兄長黃飛虎體力很好,早已爬到山頂。見妹妹姍姍來遲,便對她說:“我比你先到,泰山是我的!”黃妹說:“我早就到了,以為你在路上出了什么事,前去接你來。” 黃飛虎不信,要看證據,于是黃妹領哥哥來到玉皇頂,去看自己早已放在那里的繡花鞋。盡管有證有據,黃飛虎還是不服氣,認為妹妹欺騙他。最后兄妹二人達成妥協,妹妹住山上,哥哥住山下,二人共管泰山。姜子牙趕到泰山,見黃氏兄妹都協商妥了,將計就計,把黃飛虎封為泰山神,把黃妃封為碧霞元君,一個住山下天貺殿,一個在山頂碧霞祠。
(三).將刻著“姜太公在此,諸神歸位”的磚砌于墻壁,用來降服鬼妖。
自唐代以來,很多地方大街小巷的要沖位置,都有刻著“姜太公在此,諸神歸位”的磚砌于墻壁,用來降服鬼妖。傳說周文王曾封太公為灌壇令,管理泰山地區。結果泰山周圍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萬民歡慶。忽然一天晚上,文王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在他出巡的路上,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少女當道而哭。文王問其緣故,那少女答道:“我是東岳泰山神的女兒,如今到了婚嫁的年齡,父王嫁我為東海婦。可我要去東海必須興風作雨,這樣勢必要毀壞百姓的莊稼和房屋,姜太公的名聲威望,也會一落千丈。我左右為難,因此而哭。”文王一覺醒來,見是一夢,急召太公來問。就在太公前來面見文王的當天,泰山地區便有大風疾雨出現,泰山神之女乘太公不在,興風作雨去了東海。文王認為太公治理封地有方,政績突出,于是封他為大司馬。所以,民間便從這個故事得出結論,姜太公威鎮諸神鬼怪,只要他在此,鬼神就不會興妖作孽了。因此,人們紛紛把刻著“姜太公在此,諸神歸位”的磚砌在屋外、路口的墻壁上,用來降服鬼妖。
姜太公與民間春節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節日里各種各樣的民間習俗,彰顯、展現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和魅力。在春節習俗中,有許多與姜太公有關。
(一)貼“福”字。
傳說姜太公封神時,封其妻為“窮神”,并對她說:“除了有福的地方,你都可以去。”從此,老百姓每逢過春節,家家都貼“福”字,以驅窮神。因為“窮神”是倒著看的,所以百姓一般把“福”字倒著貼。
(二)貼“酉”字。
一些地方在春節之際,家家將“酉”字貼在門框上。傳說此俗同姜太公有關。傳說姜太公酉時落生,爹娘給他取名“酉”,以為紀念。 “酉”字貼出,便如同“姜太公在此”了。“酉”又與“有”諧音,意在不受窮。有的地方還傳說姜太公是酉年生人,屬雞,而“雞”與“吉”諧音,貼“酉”字又有“吉祥如意”之意。
(三)貼窗花
傳說姜太公封神時,最后已經沒有地方可封,只能將自己封為窗神。有的人家過年時在窗戶上貼上“姜太公在此,諸神回避”的紅紙條,以圖吉祥。后來,人們剪貼一些寓含美好愿望的圖案貼在窗戶上,希望新年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吉祥,這就是窗花的由來。
(四)破五
正月初五,民間習慣稱為“破五”,是春節后的一個重要節日。傳說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并令她“見破即歸”,人們為了避窮神,于是把這天稱為為“破五”。
在魯西北的臨清一帶,中秋節這天,家家都剪一個又大又圓的月亮貼在窗上,圓月中有傳說中的嫦娥或石榴、蓮花、牡丹、蝴蝶等。按當地風俗,這圓月必須在當天撕破,這樣可以驅除邪氣,帶來好運。這風俗也來源于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并令她“見破即歸”的故事。
還有一個略為不同的傳說是,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臟神——姜太公的老婆給忘了。于是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臟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這就是“破五”的來歷。
(五)貼門箋
門箋,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稱呼,如掛錢、吊錢、門吊、門花、門錢、吊千兒等,是春節時一般貼在門楣上的吉祥飾物。一般用紅紙或彩紙剪刻而成,呈長方形,鏤空的背飾有方孔錢紋、萬字紋、水波紋等,上有吉語題額,中有吉祥圖案或福祿壽喜等字,下有多種多樣變化的穗。傳說姜太公封他老婆做了窮神,但害怕她亂上別人家里,給別人帶來晦氣,就規定她只許上富貴人家,如果人家門臉破敗,就不準進去。人們知道了這件事,紛紛把家里的破布爛麻掛在門上,以示家庭破敗,阻攔窮神進入。后來人們覺得不太雅觀,就用整塊布、整張紙剪成穗子來代替,以后便慢慢發展成更加精美的門箋。大年初六, 家中主婦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謂之送窮鬼,門箋也摘下來同時扔出去,叫做送窮神。
(六)掛燈籠
山東青島某些村莊有除夕下午設“天地堂”的習俗。“天地堂”是為供奉老天爺而設的。“天地堂”設在院子里,在一桌子上扎一小棚,棚里面放著一個上寫“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放著香爐、供品,還掛一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的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7、掃廁所
傳說姜太公封神時,把老婆給忘了。老婆經常來糾纏,吵鬧不休,姜太公沒辦法,只好給老婆封了個廁所神。老婆不愿意去,姜太公向她許諾說讓天下人逢年過節把廁所打掃得干干凈凈;大年初一五更,不準人們到廁所解手。最后老婆只好去了。所以直到現在,很多地方的老百姓仍保持著逢年過節打掃廁所的習慣,并且大年初一五更都不到廁所解手。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