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下一句,歷史上著名的宰...
813
2023-08-16
曹操在《短歌行》的最后寫道: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奸雄,曹操對于周公有著無限的敬仰,甚至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樣匡扶江山社稷,成為一位忠臣良相。可惜命運卻跟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把他推向了另外一條完全相反的道路,最終背上了歷史的罵名。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下這位古今推崇的顧命大臣-周公。
周公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在他們的父親周文王時期,周公就以孝順而聞名,經常和父親兄長一起處理政務。等到了周武王時期,周公更是和姜子牙一起成為了左膀右臂。無論是軍國大事還是簡單的小事,周武王都會和他商量,畢竟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嘛。周武王并沒有對自己的這個弟弟有所防范,對他的信任可謂無人可比。
周武王日夜都在謀劃推翻商紂王的統治,經常向周公請教。周公總是勸諫周武王要尊天命,敬德善。后來,周公還幫助周武王一起與諸侯在盟津盟誓,八百多諸侯不約而同地一起來到這里討伐商紂王。可見商朝的不得人心,這也展現了周武王已經是眾望所歸。最后,周武王認為時機仍然不夠,于是繼續回國等待。
而商紂王卻還是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仍然是酒池肉林,沉迷酒色,國家更是腐敗到了極點。于是在周公的幫助下,周武王率兵討伐無道的商朝,最終取得成功,而周公也憑借功績成為是周武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貴。
周武王可惜繁重的政務壓垮了周武王的身體,建立周朝第二年,他就去世了。當時即位的成王還在襁褓之中,周公從國家大局著想,于是就暫時登上王位,處理政務。可是嫉妒之心是無處不在的,于是管叔等人妒忌周公的權位,紛紛散布謠言。周公不懼流言,仍然忍辱負重,耐心的向大家解釋自己的行為,并保證等成王長大后自己就會歸還國政。于是周公一方面穩定政局,發展生產;一方面繼續清理商朝的殘余勢力,繼續擴大商朝的版圖。
后來,管叔等人看到流言無法傷害周公,于是鋌而走險,勾結商紂王的兒子公然反叛。周公親自率軍征討,最終順利平定了叛亂。還趁機收復了很多地區,以往效忠商朝的小國紛紛歸附,發誓效忠周朝,大大拓展了周朝的版圖,穩定了秩序。
為了維護新生的周朝,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周公建議把都城搬遷到洛邑(今洛陽)。同時還把商朝的大批權貴遷居到這里加強管控。同時把一忠誠的臣屬分封到都城周圍,拱衛國都。同時在封國內實行新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將所有的土地統一規劃整理,這些舉措大大加強了周朝的政局穩定的經濟的發展。
因為成王年幼,周公有時候就背著年幼的成王坐朝理政。同時四處尋找賢才幫助治理國家。有時候正在吃飯,聽到有人來求見,趕緊把嘴里的飯菜吐出來出門迎接。有時候在洗頭,有人前來拜訪,趕緊把頭發束起來出來迎接。這體現了周公求賢若渴的心態,后人贊揚他"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雖身居高位,仍然戰戰兢兢,唯恐錯失了人才。
同時,為了加強周王的權威,周公還制定了非常嚴格的禮樂制度,后世慢慢形成個嚴格的等級制度。在一系列制度和規范下,周朝的政局已經很穩定了。再加上成王已經長大,于是周公便向成王交換政權,返回自己的封國。
周成王臨行前,周公勸諫成王要謹記商朝滅亡的教訓,愛惜民力,不要驕奢淫逸。親賢臣遠小人,以德治國。
歸還政權后,周公回到了自己的封國養老,三年后病逝。國人非常悲痛,成王也傷心不已,最后把他葬在周文王的墓地,以示對周公的尊敬。在成王看來,周公已經超越了一般的臣子,更是周朝的一代王者。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