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司馬遹是西晉帝國的最后...
743
2023-08-19
楊駿和司馬瑋倒下之后,賈后成功主政西晉朝堂。賈后為什么能夠成功主政呢?只因為她是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其實單從實力的角度來分析,賈后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賈氏一系權力最強盛的時候,最多也就相當于司馬皇族的某位強勢親王,根本做不到獨步朝堂。司馬皇族遍布全天下,賈氏一系再怎么強大,也只能在中央呼風喚雨而已。賈氏一系有不少聰明人,比如說郭槐、裴頠和賈模,他們對于自身和司馬皇族的力量對比有著清醒的認識。賈后的母親(郭槐)是個手段毒辣的狠人,但她的頭腦非常清醒。在賈氏一系如日中天之際,她看出了潛藏的風險和危機:賈后正在走楊駿的老路。楊駿為什么下場凄慘?就是因為楊駿被權力迷花了眼,看不清現實,所以被大家聯合反對。現在賈后主政,卻在不知不覺中走著楊駿的老路,郭槐對此非常擔憂。她一再告誡賈后,一定要和太子司馬遹搞好關系,一定不要忘記這是司馬家的天下。直到臨終之時都一再告誡賈后:一定不要得意忘形。但賈后最終還是沒有聽母親的話,也為最終的結局埋下了悲劇的種子。宜城臨終執后手,令盡意于太子,言甚切至。——《晉書惠賈皇后傳》表面上看,賈后已經凌駕于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命令皇帝。但實際上,賈后的身份只能算是皇帝的高級助理,沒有誰以賈后為核心設計權力格局。賈后是正牌皇后,由她主政也算說得過去,但這不代表她能因此挑戰皇權。如果皇權都能被否定,這個所謂的皇后又有什么資格當政呢?我相信讀者朋友們對此不會有什么疑問,因為這是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可問題就在于:無論是司馬衷的外公(楊駿),還是司馬衷的夫人(賈后),他們在掌權之后,都忘記了這個淺顯易懂的道理。既然如此,活該被殺!行文至此,我們可以分析一下:為什么賈后漸漸地忘記了這一事實,打算挑戰皇權呢?其實在最初,賈后能夠認清這一基本事實,也愿意接受高級助理這個身份,所以帝國成功地維持了近十年的穩定。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太子司馬遹逐漸長大,賈后越來越沒安全感。老皇帝的智力有問題,太子卻是公認的聰明人,又是合法的接班人。皇后還想繼續主政,是不是就不太合適了?想當初,司馬炎31歲的時候,就冊立司馬衷為太子,并精心培養司馬衷的勢力。現在太子司馬遹已經成年,是不是應該精心培養司馬遹呢?權力像**,粘上就難戒。賈后不愿意放棄手中的權力,她與太子司馬遹的矛盾無可避免。但如果矛盾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事情也不會太復雜。隨著太子的日漸成熟,不管賈后樂不樂意,都會逐漸接受這個事實。就算賈后不愿意接受,賈氏一系的聰明人(裴頠和賈模等)也會勸她接受的。但這世界上總有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紈绔子弟,賈氏當然也不例外。有一個叫賈謐的****,整天慫恿賈后去欺負太子。而賈后經不住這種慫恿,最終領著全家走上了刑場。賈后的母親郭槐還活著的時候,就經常責罵家里的幾個紈绔子弟,臨終的時候也勸賈后不要被家里的紈绔子弟忽悠。趙粲及午必亂汝事,我死后,勿復聽入,深憶吾言。——《惠賈皇后傳》可無論是司馬炎還是郭槐,都低估了權力對于人心的腐蝕。賈后已經習慣了呼風喚雨的日子,想讓她歸于平淡,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賈謐并沒有什么才能,智商也談不上多高。但他總認為自己很了不起,一直想和太子平起平坐。太子是什么人?那是現在的儲君,未來的皇帝!也是你賈謐能夠平起平坐的?賈謐的這種行為,除了“狗仗人勢”之外,我實在想不到更合適的詞來形容。如果不是因為皇后罩著他,誰又會把這么一個紈绔子弟當回事呢?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賈謐卻視而不見。他經常對太子盛氣凌人,總想與太子一爭高下。成都王司馬穎是太子的小叔,對于賈謐的這種行為非常反感,直接訓斥賈謐:太子是什么身份,你是什么身份,敢這樣和太子說話?賈謐連太子都不放在眼里,司馬皇族就更是路人甲乙丙丁。非但不道歉,還慫恿賈后收拾成都王司馬穎。如果賈后還有點理智,肯定要想辦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賈后直接訓斥了成都王司馬穎,還把他趕出中央**。常與太子弈棋爭道,成都王穎在坐,正色曰“皇太子國之儲君,賈謐何得無禮”謐懼,言之于后,遂出穎為平北將軍,鎮鄴。——《晉書》·卷四十·列傳第十這件事情的影響非常惡劣,因為這意味著賈氏已經走向了司馬皇族的對立面,也意味著賈后放棄了高級助理的身份,試圖以賈氏族長的身份站在歷史舞臺上,繼續呼風喚雨。這還了得?裴頠和賈模感受到了暴風雨的臨近,他們害怕被賈后牽連,便試圖廢掉賈后。賈模恐禍及己,甚憂之。裴頠與模及張華議廢后,更立謝淑妃。——《資治通鑒》·晉紀五而在太子司馬遹這邊,中護軍趙俊勸太子率軍殺掉賈后,左衛率劉卞勸張華聯合太子殺掉賈后。賈后終于惹了眾怒!于時朝野咸知賈后有害太子之意,中護軍趙俊請太子廢后,太子不聽。——《資治通鑒》·晉紀五但令人感到玩味的是:最該出手的司馬皇族卻十分安靜。他們并不急于動手,是因為要動賈后隨時可以動,她又沒有兵權。可現在除掉賈后,只是為太子司馬遹清除了路障,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嗎?好像沒有。既然如此,那就再等等吧,且看局勢如何發展。司馬皇族沒反應,賈后的膽子一下就變大了。慫恿張華聯合太子殺掉賈后的劉卞,被賈后趕出了中央**,劉卞得知密謀敗露,只得無奈自殺。此時此刻,西晉帝國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太子和賈后的矛盾已經公開化,必須選邊站隊。如果選錯了,輕則喪失政治生命,重則全家老小奔赴刑場。在這種背景下,帝國所有的權力者都開始做出各種表演。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如果選擇賈后,將來一定會失敗。可如果選擇太子,現在一定危機重重。太子司馬遹同樣很為難:殺掉賈后很容易,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自己必須得背負殺母、逼父的罪名。這樣一來,司馬遹豈非主動放棄了繼承人的資格?畢竟權力并不握在他的手中,如果背上這種黑點,很容易惹出大亂子。張華曾勸說裴頠和賈模:你們做為賈后的親戚,應該勸賈后好好善待太子,這對大家都有利。如果她不采納,你們應該好好分析利害關系。如果她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為,我們恐怕都無法善終。華曰:“卿二人于中宮皆親戚,言或見信,宜數為陳禍福之戒,庶無大悖,則天下尚未至于亂,吾曹得以估游卒歲而已。”——《資治通鑒》·晉紀五客觀地說:以賈后的智商,應該也可以輕易看出與太子對壘的危險性,但她早已被權力熏陶得忘乎所以了。無論是賈后還是太子司馬遹,如果想不計后果地殺死對方,都不是什么難事。可難點在于:殺死對方之后,無論是賈后還是太子,都很難善后。所以太子司馬遹一直在隱忍,可賈后顯然不愿意隱忍,她漸漸抑制不住自己那顆沖動的心了。在權力角逐中,最怕碰到這種愣頭青一樣的對手。權力角逐是一盤大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所以真正的政治高手做事,從來都是小心謹慎,極富耐心。而愣頭青只看眼前,為了眼前的利益連命都不要。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付出巨大的代價,但這是他們自找的。可問題是:他們的對手招誰惹誰了?愣頭青不在于年齡,而在于心態,晉惠帝的外公楊駿和楚王司馬瑋都是這種貨色。他們所圖謀的,都是那種非常危險,又遠超出他們能力和實力的事。做這種勝算渺茫的事情本就應該一再謹慎,他們卻迷信于“一力降十會”,最終凄慘退場。現在的賈后也開始走上了這條路,真是悲哀。賈后自尋死路也就罷了,太子司馬遹招誰惹誰了?太子司馬遹和張華都很理智,因為他們明白:殺賈后容易,善后難,所以他們一直隱忍。他們相信賈后也能理智一些,畢竟都在權力場上混了這么多年,應該不會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可他們都高估了賈后的理智,或者說他們都低估了權力對于賈后的腐蝕。賈后數次陷害太子未果,最后干脆直接蠻干。太子司馬遹最終被賈后毒殺,而賈后最終也給太子司馬遹償命了。在太子司馬遹遇害的過程中,司馬皇族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或許是被太子司馬遹的剛強和隱忍嚇住了,他們不愿意將來出現這樣一位皇帝。所以他們一再給賈后壓力,卻從不出面保護太子。其用意很明顯:就是希望賈后在重壓之下崩潰,出昏招殺死太子,他們再出來善后。當太子司馬遹遇害的消息傳來,司馬皇族的各大諸侯王終于忍不住笑出了聲:帝國皇帝有智力缺陷;皇帝的母族被滿門抄斬;皇帝的妻族即將被滿門抄斬;皇帝唯一的兒子剛剛遇害。這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好的消息嗎?中央**留下了這么大的權力空缺,能夠填補這個空缺的只有各大諸侯王,這就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但他們笑得太早了,他們以為比誰都聰明,他們以為自己是最后的贏家,但他們忘記計算勝利的代價。太子司馬遹被殺,賈氏一族垮臺,司馬炎設計的權力格局被沖撞得七零八落,眼看就要散架了。隨之一起散架的,還有這個搖搖欲墜的西晉帝國。但就算如此,諸王們還在為了權力瘋狂內斗!最終,東海王司馬越獲得了勝利,但這勝利并無意義,因為東海王司馬越只是得到了一個帝國大廈的廢墟。讀史至此,不僅潸然而淚下。為太子司馬遹而流淚,為晉武帝司馬炎而流淚,為八王之亂造成的亂世而流淚,更為貪婪無底線的人性而流淚。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