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修行的金沐中華民族所崇拜的神靈,數目之多難以確切統計,按其來源,大體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派系:從遠古時期代代相傳下來的或在歷代悠久的傳說中形成的神。諸如:天,古代亦稱“皇天”,“上天”、“上帝”、“昊天”、“皇天上帝”等,后受道教影響,亦稱“玉帝”,“玉皇大帝”等。為宇宙間最高主宰神。中華民族崇拜天的歷史,起于遠古,文字記載亦可追溯到夏代。歷代作為天子、皇帝的最高統治者都把祭天作為一件大事,并身體力行。祭天在古代為天子所專有的行為。后世漸漸成為從皇帝到庶民百姓均可進行的祭祀活動。地,古稱“地示”、“后土”、“后土皇祗”等,多與天合稱“天地”、“皇天后土”等,乃司生育萬物及山河秀美之女神。后代又有“土地”神,為鎮守和管理一方并司五谷豐登之神,為一男性老者形象,俗稱“土地爺”。祖先神靈,僅限于自己宗族之祖先。中國歷代從天子、皇帝、王公大臣直到一般百姓、士農工商等大都拜祭天地和他們自己的祖宗神。此外還有:西王母,亦稱:“王母娘娘”,象征長壽,美麗的女神。城隍,地方保衛和治理城市之神。灶君,司飲食及一家功過禍福之神。太歲,每年輪換控制各個方位的兇神,由此引起許多民間禁忌。龍王,司云雨和洪水之神。南極壽星,即老人星,眾星神之一,司長壽之神。瘟神,司降人間瘟疫疾病之神。第二派系: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從其它宗教轉化過來的神,尤以佛教、道教為多。諸如:如來佛,即佛教始祖,即釋迦牟尼,在民間則變為法力無邊之神。彌勒佛,即佛教“未來佛”,后成為笑容滿面、袒胸露腹、受人喜愛的歡樂幸福之神。觀世音,原為佛教菩薩之一。后轉變為救苦救難的慈悲之神,并轉化為美麗的女性形象。閻羅王,本佛教神,地獄之王,司懲罰罪惡之神。太上老君,即春秋戰國時的老子,后被古代道教奉為教主,并被唐代皇帝奉為祖先。為長壽、智慧、救世、渡人之神。太白金星,諸星神之一,在民間和古典文學中流傳極廣。(金星,即九大行星中之金星,光亮輝煌。中國古代將黎明出現于東方的金星稱為啟明星,傍晚出現于東方者稱為長庚星,黃昏出現于西方者稱為太白星,實則一星)。趙公元帥,原為道教神靈,后民間奉為財神。第三派系:歷史上或傳說中的著名人物死后受崇拜而形成的神。諸如:關帝,亦稱“關圣帝君”,即三國時蜀漢名將關羽,被后世尊為忠義勇武之神。古代百姓對關帝的信仰異常廣泛,漢地佛教、藏傳佛教和道教寺廟中均供奉有此神。許多少數民族也信仰關帝,其中尤以東北的達斡爾族崇拜為甚。華佗,三國時名醫,后世尊為醫病之神。祝融,傳為古代司火之功臣,后代奉為火神。圣人,即春秋末期之孔丘,后成為道德、教育之神。不過他始終具有半人半神的身份。同屬這一派系的還有不同行業專門祭拜的“祖師爺”,如:魯班,傳為古代著名木匠,后世為木工業行業所尊奉之祖師。嫘祖,傳說是養蠶繅絲的創造者,后奉為蠶絲之神。陸羽,唐代品茶名家,著有經典茶業專著《茶經》,后世稱之為茶神、茶圣、茶仙。杜康,傳說是最早的釀酒人,后奉為酒神。倉頡,傳說他根據飛鳥在沙灘上留下的足跡,創造了文字,后世稱之為造字神。蔡倫,造紙業的祖師。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