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路人乙有甲本來想寫大清后宮故事,接著隨心所欲地寫那些情情愛愛,愛不得,愛別離的故事。卻在某環球影城中看到“豎中指”的游客,好吧,今天的我們來看看這手勢的故事。本路人乙就獻丑給大家詳細說說豎中指的含義: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很抱歉,內容過于殘忍粗暴,不允許發布,反正各種帶有侮辱性的詞請自行腦補。)最早這手勢起源于古希臘。在希臘語中這個手勢叫做“katapugon”(κατ?πυγον由“kata” - κατ?,“向下”和“pugē” - πυγ?,“臀部”組成)。而它的興起還要追述到公元1337年——1453年英法之間的百年戰爭。是世界上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地持續了116年。英國和法國經常發生矛盾,也經常發生戰爭。而且英國和法國的皇室還有親戚關系呢,所以真的是像個孩子一樣打來打去,永遠糾纏不休。在這期間有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阿金庫爾戰役阿金庫爾戰役:英國長弓手對法蘭西騎士的史詩大捷在亨利五世的率領下,英軍以由步兵弓箭手為主力的軍隊于此擊潰了法國由大批貴族組成的精銳部隊,為隨后在1419年奪取整個諾曼底奠定基礎。這場戰役成為了英國長弓手最輝煌的勝利之一,也對后世戰爭依靠火力范圍殺傷對手密集陣形這種戰術留下了深刻影響。這一戰法國元氣大傷,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著名的V字手勢,傳說這場阿金庫爾戰役開始。由于法國人鄙視英國弓箭手的地位,戰前宣稱說一旦抓住俘虜會剁去其兩個手指讓他們一輩子不能再射箭。而戰斗結束后,英國弓箭手紛紛叉開雙指向對方炫耀自己仍然完好,從此也就成了表示勝利的手勢。)直到多年之后的1427年的奧爾良之戰,在圣女貞德的帶領下,法國軍隊終于一雪前恥,大敗英軍,這一次戰爭也是百年戰爭的重大轉折點。一直到了1453年,英國人開始在法國大陸節節敗退,到最后英軍最終投降,從此退居英倫三島,失去了所有大陸的據點。經過了100多年時間,法國也終于贏回了主權,想當年英軍的長弓手讓法軍傷亡慘重,聞之色變,所以,法軍曾經發誓,若終有一日取得勝利,咱就直接硬生生地掰斷他們的手指。但是真的等到勝利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法王命令一定要好生對待,不可虐囚,法軍也就沒有把英軍弓箭手的手指都給掰折了。在臨撤退的時候,英軍雖然敗了,但還是驕傲地高昂著頭撤離的,還不忘對當時的法軍伸出拉弓的中指來炫耀自己的手指還在,當時的法軍很受侮辱,后來,比中指這一侮辱性的手勢就一直流傳開來了。其實一開始豎中指在中國并沒有流行起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豎中指并不被重視,但在外國這是一種極其嚴重的侮辱別人的方式。環球影城視頻中,一位身穿白T恤、黑褲,背著黑色雙肩包的年輕男子對著景區的動漫人員“威震天”豎中指,豎完中指這名游客低頭,似是在戲謔地笑。“威震天”用動漫變音回應,“你這個手勢太不禮貌了,你的爸爸媽媽沒教過你嗎?愚蠢的家伙,骯臟的人類。下去,我不想跟他照相”。在該游客豎中指時,一名穿著藍色工作制服,腰后別著對講機的景區工作人員在伸出手意圖制止該游客的行為。其實豎中指的事情不少發生,其中較為出名的就是: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是英國歌手豎中指事件。開幕式上被稱為壞小子的羅比-威廉姆斯卻成為了一個大熱點,在唱歌過程中,他突然面對鏡頭豎起中指。而在表演即將結束時,還做出一個貌似割喉的動作,正是這兩個動作,讓羅比-威廉姆斯成為了世界杯上的一個大熱點,而正這個動作也引來了球迷的不滿。據《太陽報》報道,日前,迫于輿論壓力,羅比-威廉姆斯接受了媒體采訪,他澄清道,豎中指只是想表示世界杯還有1分鐘就將開始。即使豎中指在中國的文化底蘊中沒有什么特殊意思,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實大多數人都能明白其中的含義,就好比一個人說著英語侮辱我,我不可能給他一個擁抱表示感謝吧。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