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某一方面特長的人,不是亢奮就是拘謹,不是偏剛就是偏柔,很多都不知道自己的缺點,即使有的知道自己缺點,也不能以圣人的標準,吸收別人的優(yōu)點以改進自己的缺點,反而一味地否認,甚至以攻擊別人的缺點來掩飾自己的缺點。因此,他們自以為是:抗者愈抗,拘者愈拘,從而使自己無法變成第三等人的德行,更不用講第一等了。最終使自己無法改造。 劉昞注:拘者愈拘,抗者愈抗,或負石沉軀,或抱木焦死。他批的是,申徒狄與介子推兩人,最終導致慘死的下場。 申徒狄是商朝諫官,商紂王殘暴無道,申徒狄屢諫不聽,最后采取最激烈的諫諍——死諫,他抱石投河而死。屈原《楚辭·九章》云:“大河諸洲之兮,悲申徒之抗跡。”其中哀悼的申徒即申徒狄。這是抗者愈抗。 介子推是春秋晉國人。他對晉文公忠心耿耿,當晉文公流亡時沒東西吃,他割下自己的肉給晉文公吃。晉文公回國后,賞賜文武百官,卻沒有他的份,手是他與母親隱居山上,為引他做官,放火燒山,燒死了他。拘者愈拘也。 古時候楚人以左手拿劍,而晉人以右手拿劍。于是晉人就譏笑楚人以左手拿劍,而楚入也笑晉人用右手執(zhí)劍。晉人與楚入就像拘者與抗者,只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而不接受別人的東西。不能跳出偏見,客觀地看別人和自己。倘若楚和晉兩者能拋開自已,客觀地看拿劍之事,其實只要用得順手,左和右都無所謂呀!根本用不著彼此譏笑。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任何人如果能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已經(jīng)非常困誰,更何況自己的長短之處被認識之后,能夠進一步揮長棄短、肯定自己、糾正缺點、改善自已,那就更困難了,所以老子才會說“自知者明”、“自勝者強”。 【精選】有關(guān)于教育培訓方面需求的推薦這個網(wǎng)站教育培訓https://www.zhoube.com/舟舟培訓網(wǎng)是一個專業(yè)為教育培訓機構(gòu)、培訓班、輔導班提供招生代理,可以免費發(fā)布教育培訓信息,為中國萬千莘莘學子提供優(yōu)質(zhì)培訓機構(gòu)、在線學習、交流資料下載等一站式服務(wù)平臺。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