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月令中心
145
2023-07-06
哲學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有規律的。而人的命運也應該有規律可循。從古代到今天,都有人在研究思考這個問題,只是方法不同而已。例如,八字六爻,奇門,面相手相,紫薇斗數,占星術等等。象我們所熟悉的韓愈,蘇軾等也是占星術愛好者;而至于文天祥,則是星術里面的“學者”了吧。
相信多數人骨子里還是相信命運的。而為什么這些被說成迷信呢?原因固然很多,而我想,最主要的應該它們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吧,至少是沒有全面提出過。而很多存在的事實卻的確如此。
地球在太陽系中運動,地球主要是受到太陽的作用,換句話說,太陽決定著我們的運動。其次,月球在太陽的作用下又與地球有相互作用。因此,地球上的自然規律來源于太陽。象我們感受到的,例如陽光,降雨,節氣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規律的體現而已。象潮汛,則主要是月球對地球的作用。在四柱中,年柱其實就是體現太陽某一年的特征狀態,地球圍繞太陽一年一圈的運動的同時,太陽本身也在有規律的變化,否則為什么每年的干支不同呢?這是因為太陽本身也在自轉公轉,在運動變化。例如,今年2006年是丙戌年, 丙戌就是太陽今年的特征。(在五行中,丙是火,戌是土)也有人認為年柱就是由地球公轉一周而來,我認為這個說法不好。因為地球本身并不能左右太陽,而是太陽左右地球。地球公轉一周只是說明太陽本身變化的一個規律周期,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是365天,一年。月柱則是太陽在一段時間里(3個月)和月球宏觀上對地球的作用,表現為四季的氣候溫度等。而月球饒地球轉一周這個月也是一個時間而已。日柱則主要是太陽對地球直接的作用,日柱的日干,則就代表了這個人。至于時柱就是地球自轉和太陽此時的照射共同的微觀作用。總的說,年月是外因,是太陽與月球對地球的作用;日時是內因,主要是地球自轉的作用。
這樣,對于每個時間,我們都知道對應著一個八字,而這個八字就反映這個此時日月地的相互作用。這個作用,用干支的形式寫了出來,而實際上卻是一種日月地的位置距離關系,也就是一種風水。這個從物理上很好理解。從物理上說,物體間的影響無非是萬有引力,而萬有引力取決于位置和質量。當然,這個日月地的作用在五行性質上,現在還沒有什么單位去定義它(五行作用的力本質上自然不同于物理作用上的力),我只是把他們稱做一種影響或者一種作用而已。
這里,或許還是有人會有疑問,因為我知道有些人甚至會懷疑我國的干支記時法科學否。簡單的說,干是用來記錄太陽的運動變化,而支則是記錄月球的變化。干記年日,支記月時。為什么有10天干12地支呢?這些有許多傳說,從理論上應該還沒有很好的解答。一般認為,天干的10,正是太陽表面黑子的運動周期;而地支的12為太陽和木星的相對位置的變化規律。這些,都是有科學數據的。當然,這個問題也可以從五行八卦去解釋。而根據地球日食月食可以確定某年某天的干支,這就是為什么今年是丙戌年而不是乙酉,丁亥的原因。
于是,八字就成為了一種描述3星作用規律的元素,進而描述人的命運軌跡。這就是它的本質。
另外,八字盡管在天文上可以找到理論支持,而八字體系本身也有很多難題。如今,八字理論流派很多,各說各的好。這個也是很多人困擾的地方。有不少人,包括一些有高文憑的人,學習八字很久,仍然算不對,于是就認為八字純粹是迷信,算對只是偶然……其實八字作為一種神秘文化,學習理解它的方法大不同于數理化這些!當然,這些還有一些是先天的原因。
八字理論主要是陰陽五行。其中有很多作用規律規則。例如五行吧,是在我國古代產生的觀點,用日常金木水火土代表萬物。它從字面來說是一種物體,從天文來說是一種狀態,金木水火土就是各個狀態的單位或者說是本質。五行生克的原因,其實是來源于自然的規律。
這個自然規律,包括天文和地理以及社會幾個方面。這些我就不羅嗦了。
八字理論是一個體系,八字預測,一般可以預測官運前程,財運大小,婚姻戀愛,六親生死,性格天賦,地理風水等。它可以決定人大約75%的命運。(這個從八字本身也可以看出)后天的主觀努力可以改善命運。這些在實踐中可以不斷得到求證。
當然,上面很多都是我個人想法,還希望高人指正。總之,我覺得我們不能過于排斥八字,但是同樣也不能過于迷信它。
我們知道八字結構中月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的是十二月份,這十二月份是按照“二十四節氣”劃分取得.既不是歷法中的陽歷法也不陰歷法。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自身運動規律,以及其他“星球”影響下(最主要是太陽、月亮),而創造出來的。使用角度說指導農業生產活動,古之我國是農業大國,歷法尤為重視,為農業生產服務。
八字命理學把這二十節氣成就出來的“現象”認為是,大地上的“氣”上升、下降呈現出來的規律。這二十四節氣反應那個時間段“星體、氣象、氣候、物體”等規律。只是為了方便我們理解常常以點帶全,春分南北半球晝夜相等。我們把二十四節氣配以五行。金、木、火、土、水,認為五種氣影響我們生活環境“變化”。節氣不光24個,也有30個、8個,都是反應當時“時間段”規律。只是后來發展使用24節氣。每個節氣賦予一定“含義”。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配以五行,其中木五行4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五行分陰陽,因此就有陽木、陰木。配以寅、卯。稱之正月寅月、二月卯月。氣有化變,需孕育、收藏、轉化。所以春季配東方“生氣”寅、卯、辰。辰就是木之氣,過度火之氣,需“轉化”。以此類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確定12月,五行。八字中一但提出寅月,賦予背后意義就是這.時間段“星體、氣象、氣候、物體等規律”。當然現在語言“價值、觀念”一類。以寅為例,代表兩個節氣,立春、雨水。按照認知大致約為“30天”特點:“立春、雨水”。世俗傳論“七十二候”大致是對二十四節氣延伸擴展認識,也代表,這個“氣”(陰陽)規律。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氣”。換句話說,這寅代表兩個“氣”規律。但是這兩個氣規律又劃分為“六個”候“氣”特點。五日一候“氣特點”對應,“金、木、水、火、土”。這大致就是日與月的關系。
同樣八字時辰,是模擬月建構模型成立,時辰最主要(當然不光如此)太陽與地球關系,形成晝夜。從而影響“氣”變化“五行之氣”。既然八字地支月支、時支確定,何以寅為正月、子為日始。古論:“天開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按個人觀點,正月為新歲之始,新事物開始的時候,為人服務或者人認知記錄。所以寅為正月開始。道學認為,天地合德而生人,子丑合而寅,地支子丑寅,三位,人開始出現。子何以日之始,《三命通會》:“蔡邕獨斷曰:"干,干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是也。"謂之天皇氏者,取其天開于子之義也;謂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義也;謂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義也。”子為日之開始,為受氣之始,取子時為始。根據干支陰陽配合,五寅,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五子,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傳聞上古混沌甲子為首,因而六甲以甲子為始,《三命通會》“月時之法,取天干合數,陰陽之配也。既取合數,自生化數,月則取生,時則取克。”甲已合土,既化土,當去“生”,“始與生,克成形”。甲已化土,當去取火生,甲已丙做首,甲已之年丙寅月。“五虎遁”,甲已化土,陽之始,克而成形,甲已日甲子時,“五鼠遁”以此類推其他。
如把八字結構按照層次關系劃分:
年干 月干 日干 時干
年支 月支 日支 時支
第一層次關系必然:月支、時支,按上文內容,決定其氣“規律”,影響整個八字“走勢”富貴夭折。
第二層次關系:月支、時支,施加影響到整個八字結構上“五行變化”
1、年日為共同層次面。
2(1)、年與月,共同決定了月干,日與時共同決定時干。
2(2)、年支只對年干影響、日支至對日干影響。
第三層次關系:天干地支,相互發生“關系”。復雜綜合體。
由此關系我們以日干代表“命主”,因一、二、三層次關系,最后通過五行之變化決定命主,吉兇福禍,或者配合具有社會代表屬性的“十神”關系。
如分先后或者體用,月時帶有雙重性質,并且因為第一層次關系,必然先論。如以八字(包括月時地支)為體,第一層次關系,月時為用,會對整個八字產生影響。(如同八字是一個樹木,樹木目標成為參天大樹,月時如同陽光、雨露,樹木為體,陽光、雨露為用,最后是否能成為參天大樹,需這樹木本身是否具備“參天大樹”潛質)。
第二層次面,月干是聯系年支與月支紐帶,時干是聯系日干與時干紐帶。且時干自身坐在時支上,這樣就賦予了,對日干描述“最后”定位。因時支與月支屬于同一層次關系,因而可以聯系月支無論第一層次關系、第二層次關系。由此結構只是說明時柱重要性。同樣年月柱,共同聯系起來的是“月干”虛干(是通過年干,月支確定),那月干就具備雙重“屬性”,月支屬性,年干屬性。很巧合,“時干”也屬虛干。兩種因為自身坐下都屬一個層面,這樣就聯系起來,因而確定年干與日干關系。
第二層次面中,年支與時支,只是輔年干與日干作用,不具備其他特殊意義。
第三層次關系,說明地支可以相作用,天干可以相作用,但是不具備其他延伸意義。
以上三層關系,只是結構上說明,八字中八個字先后關系,與相互定義的主導。如需形成我們靈活的八字面,需要給予其他定義。
1、命主確定、宮位確定。
2、五行生克確定。
3、干支賦予意義(十神只是社會屬性意義、也可以是干支物化意義)
當我們確定日干代替日主論命(以后論述由來),日主的富貴生老病死等就是由“氣”影響導致形成。這氣就是上文論述的“五行之氣”。根據上文內容,那么我們需要把日主,放入這個月支、時支,背后的意義進行“處理”。比如:“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晚上亥時”大致陽氣開始破出,但晚上陽氣最薄弱時。這時日主對應天干放入這個環境進行“描述”。這種描述導致我們對日干需要重新賦予其意,這屬于第二層次面。
第一賦予意義:干人化,人物化。比如我以甲木代表命主,由甲木喻化,參天大樹。這一層賦予的意義,是因為“氣”主導自然界,我們把這干賦予成自然界中物,比如江河、雨露、星星、太陽、高山、田園、利器、珠寶、大樹、花草。這些事物與人緊密相關。上升層面,人模仿“自然界”。有此物化后,日主這干放入月時才會有,活靈活現的意義在其中。比如甲木日主,寅月、亥時。大致描述甲木寅月,余寒任在。雖甲木生氣足,但藏而不出,亥時,陽氣不出。這時我們對其甲木有設定目標(大致就是體現自身價值,這是一種人為強加的“價值”觀個人認為,如果不給予這樣價值觀念,本來預測人就難以實現),假如我們給甲木設定目標是,直立千古,那么就需火誘導其體內陽氣出,甲木才能枝繁葉茂。
這是我們通過八字,第一層次與日主共同得出的“方向”性。這個只是大體方向,實際還有八字其他發生關系,共同決定這個細微“日主”命運。如用世俗說法,甲木目標就是升官發財,結果發現在寅月、亥時,這升官發財,需要多具有“知識”,那目標就是讀書考取功名,這只是大方向。你可以通過發財而入朝,也可以入朝而發財等。干支物化,最容易判斷“氣”環境下規律。
這里我們會發現,十天干其自身賦予了物化“價值”。當放入到八字中去,通過其他7個字。查看其“價值”是否被體現出來。通過其他“7”個字,這只是八字內部結構發生關系時運用。當十天干確定“價值”,這價值大體取向,早就由“月”“時”這氣影響下“規則”決定。
《滴天髓》乾造:乙未 戊子 庚辰 丁丑.
大運: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庚辰日元,生于子月,未土穿破子水,天干木火,皆得辰未之余氣,足以用木生火。丙運入泮;癸酉年行乙運,癸合戊化火,本是丁火長生,均以此年必中,殊不知乙酉截腳之木,非木也,實金也,癸酉年水逢金生,又在冬令,焉能合戊化火?必克丁火無疑,酉中純金,乃火之死地,陰火長生之說,俗傳之謬也,恐今八月又建辛酉,局中木火皆傷,防生不測之災。竟卒于省中。
庚金日主,物化成“金屬”一類。查看子月,丑時。子月冬天,最大特點,萬物收藏,陰氣重,陽氣匿藏于內。丑時一天之中陽氣剛出時,但陰寒為主,在這子月大環境下,形成凍土。那庚金在其“氣”規律下,形成體寒、死物之金。由此大方向是,化此死金為有用之金,必然驅寒。通過八字結構子辰合,辰土也是凍土,辰上庚金,凍土不生庚,子未穿,未是暖土,乙木坐庫未暖,但秋冬之木凋零為主,此木雖暖,但也屬彎彎曲曲一類木,且子未穿,直接傷害未藏火。也就是木狀態不好。月上出戊,戊土坐子水凍,這戊土略有生氣。時上丁火,唯一可暖金之物,丁火依未藏根,但子穿未,也傷。這樣通過八字下來,你會發現,其實八字可以用之物丁火,喜用之物,必然解凍土為上。
第二層賦予意義,干支賦予六親網絡化,也就是社會屬性化,財官印食傷刃比劫。兩層意義相互完善體現八字內部結構關系,延伸出“效果”。如以世俗角度,當以“十神”生克角度為終。如以第二層賦予意義理解,八字結構,效果頗豐。
當十神體系成立后,與八字結構結合。就是以日主為主調,日主就是“向官旺”,以其他七個字,對比日主立十神名,這里就不涉及到“月”“時”。這或許就是四柱預測自身形成“理論”合理性。印綬就是日主福氣恩澤,財就是社會貧窮,官就是社會地位等。用來描述日主,這里就把日主作為“靜態”或者說成“體”,用十神對其體描述。但七個字總有先后,這時根據前文提到,月時重要性,就體現出來。十神都可以描述日主,我們選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神”描述日主,當然我們是最喜財、官、印。官代表社會地位、財代表養生之源,印代表有余陰(當然意義不光如此)這個是十神角度,從八字結構關系我們看到,月支應該作為首選。其次月支情況如何,需時支配合。其次才是八字其他幾個“字”。
《滴天髓》乾:乙未 戊子 庚辰 丁丑
傷官格,歸時見丑,丑是金庫,丑藏物不透,但丑上面見丁火,丁火與子傷官,形成克關系,最多形成傷官去官格局,但子水不透,屬于帶發,沒發揮權利,子未穿,戊土在上,形成傷官佩印綬。但戊屬陰陽雙性,倒丁官之氣,所以日主不具備富貴。
如上所論,可以進一步挖掘,八字結構意義給預測“方式”帶來的不同或者特點,從而提高預測準確性。
論月令中心
世間任何事物依中心而聚,破中心而解體,中心確立后其余部分必定圍繞著中心發揮作用,順中心的為有用部分,逆中心的為忌。天體中各星系都體現了依中心而存在的特點,因中心顯示出穩定性和周期性。人稟陰陽造化而生,人命必有中心,那么他的中心在哪里呢?先賢早有論述天時月令號提綱,可見月令就是八字的中心,論格專尋月令,不以其他五行的多少而變化,祥見《淵海子平》中的“法寶”,中心有虛實之論,虛者去也,實者存也,因此論格當有棄與不棄,即格有當取不當取。
故在《四言獨步歌》有“去留舍配,論格要精”之說,其中去留就是對月令而言。須特別注意的是日主不是中心,在《子平真詮》論行運中提出“論命與看命無二法。看命以四柱干支,配月令之喜忌,而取運則又以運之干支,配八字之喜忌。” 論用神中有“今人不知專主提綱,然后將四柱干支,字字統歸月令,以觀喜忌。”等等,幾乎大部分章節都可以看到。其他經典命書如《淵海子平》,《三命通會》,《神峰通考》中亦多處可見,由此可知月令是中心不可置疑,日干只不過是一個比劫參加生克罷了。
日主為中心實在是一個錯誤,日干不過是把一個人的放在八字中所定下的一個參照點罷了,由此對對應的人和事進行命名:官殺梟印才財傷食比劫,使之具體化明確化。日主的旺衰應該依月令的向背喜忌而定,而不是身弱難富貴。
中心既有虛實之論,則一定有去留。月令要保留則不可刑沖,這就是提綱有用忌刑沖的道理,中心為實,大運流年沖提,十有九兇。月令須去則中心虛,這個在我們論格是常見的如棄印就財,傷官傷盡(注意傷官格中不是把官星制盡,而是印星把傷官去盡,大家可查看淵海和神峰。)等等。
八字中七個字圍繞著月令越和諧就越穩定,八字的格局就越高,富貴越大。古人云:五行歸聚得所,王侯將相。合是集團化是象而非格,對格有損益。八字在應用中體現周期性如六親四代,人生四限,一年四季,國省縣村等等,這些都是依月令來分析喜忌的,以后有機會再寫文章論述。
淺論八字中的日主月令財官三者的關系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提出了一分為三的分析方法,古人遵循了這種方法并且賦予了一個名字叫中庸之道。多年以來人們心目中的“中庸之道”,大都偏重在政治倫理修身養性方面,而這些都應該說是出于誤解。其實中庸首先是一種方法,一種“執兩用中”的方法,亦即將對立面統一起來以尋求兩全其美前景的方法。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庸問題,也就是“一分為三”問題。
在八字命書中有許多地方顯示了這種傳統的論命方法,先論天即天命月令和人身即日主,然后再論天人合一即財官,故有專論財官之說。先賢們認為天命年本,人命看日主。年干為君年支為太歲,月令為臣行君旨令法運四時,故月令是天命的旨意,算命關鍵是推算月令,這是天地大氣候大勢局;日干為人,遁時從日,則以日為主,人之有為看時,人性喜善忌惡且求趨吉避兇,是故十干分吉兇善惡,這是生存的本能所致。是故定格局時分吉兇,吉神順用,兇神逆用。然而財為養命之源,官為扶身之本,這是人生存的根本,所以在定格取相時必須專論財官,區分貴賤,妙法多端。在茫茫宇宙中個人是渺小,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論命當以月令為主論財官,非以日主為中心論財官,在傳統八字論命時把格局論放在第一位,身主強弱放在第二位。
再談月令用神
最近八字界對命理用神又起紛爭,剛剛回歸到八字傳統格局論法,門派又樹新旗自認為天下真宗,然他們的理論依據來源于《滴天髓》:真神得用平生貴,假神休要亂真神。。。還有二十八宿巡值分日論事,成格者貴,成局者富等等,他們認為《子平真詮》中用神論法有誤,果真如此嗎?沈先生是將格局論命從《淵海子平》中整理出來的,條理清晰邏輯嚴密,且《子平真詮》中的80%命例來自《淵海子平》,他們不會正宗過《淵海子平》吧?!那我們再看看《淵海子平》中是如何定格取用的吧!
首先定用神必須論清楚月令的含義,月令是由“月”和“令”兩個字組成,很顯然八字中是由月來發號施令總領整個八字,故在子平舉要歌中有云:天時月令號提綱,原有原無旺重舉。《論祥解定真》中有:行君之令法運四時。故月令有運元之說。月主命,由命而令。所以《碧淵賦》中嘗謂:分二氣以定三才,播四時而成萬物,皆由命令也;斯令者,寓四時而立四柱,專以日主,以定三元。命乃無令而不行,令乃無命而不立;信知命令之相參,猶知天地之全體也。或云:『子罕言命,皆天命而非人命歟!天命關乎氣數,人命稟乎五行;氣數五行何以殊,天命人命何以異。』誠哉是理,可得而議矣!
其次由月而知令是確定格的關鍵,這也是真宗門與傳統格局論格的區別之處。月是指大氣候,令是指什么呢?如何確定呢?真宗門認為月令是有分日論事確定,命書上有上中下三元論人元司事表說明了問題,二十八宿巡值。果真如此嗎?《淵海子平》中在《論天干地支暗藏總訣》要求“術者精研仔細詳”,但是在《又節氣歌》中要求學者得一疑三分。同時《子平舉要歌》中要求“原有原無旺重舉”,什么意思呢?在一些詩文指出了提綱月有用神和無用神的定格方法:原有---提綱有用提綱重,提綱有用忌刑沖等等,若是無用時,原無---格有當棄不當棄,用有可用不可用。在《寶法》篇一二中詳細論述了提綱有用如何取用的方法:“子平一法,專以日干為主,而取提綱所藏之物為令;次及年月時支以表其端。”意思是說提綱有用時,取用只能在月支所藏之物中選取,并依此為整個八字的號令,看它在年月時支的通達情況。又有“凡格用月令提綱,勿于傍求年日時為格;今人多不知其法,于此百法百失。”定格只能以月令為提綱,不可求于年日時。“譬如月令,以金木水火土為要,但有一事而定言之,若于傍求,則有失誤;取其月令實事,則以遍求輕重淺深格局破沖可也。”取月令實事就是取月支中的藏干,通過看它在整個八字中的輕重深淺情況甚至破和沖都可考慮,以此來確定發令的藏干。這不是旺重舉嗎?《寸金搜髓論》印凈禪師中也說:“造化先須看日主,后把提綱看次第”。這里“把提綱次第看”不是與“月令實事遍求之”一個意思嗎?《妖祥賦》云:“命理深微,子平可推;先要取其日干,次則詳其月令。”祥其月令不是在月支中尋找那個“令”嗎?《四言獨步》云:“日主高強,月提得令;用則為物,表實為正。”“神煞相絆,輕重較量,先觀月令,論格推詳;”“獨則易取,亂則難明,去留舒配,論格要精。”這與其他文章一脈相承,月支藏干中選取令神定格。
再次定格是用什么方法來進行的呢?中國的儒家思想深入骨髓,總離不開中庸----執兩用中以致于和。如《淵海子平》中《碧淵賦》捷馳千里馬有:“然而,人命榮枯得失,盡在五行生剋之中;富貴貧窮,不出乎八字中和之外。”《子平真詮》的作者沈先生也繼承了這一理念,用神順逆用的制化和護衛思想,還有情力之論,這就是中庸觀。
最后真宗門認為“成格者貴,成局者富。”定格必須以真神來定,真神不成格就看局。這個說法偏離傳統命理越來越遠了,我們從《淵海子平》中可看到這樣的論述“以日為主,專論財官,分其貴賤,妙法多端;”“有病方為貴,無傷不是奇;格中如去病,財祿兩相隨。”“先觀節氣之深淺,后論財官之向背。”“論財官之輕重,察氣候之淺深,推向背財官之得失,論當生格局之高低。”“四柱專一論財官,身旺財官多富貴。若還身旺財官損,只是朝求暮討兒。財官旺時日主強,紫袍金帶有何疑。財官旺而日主弱,運行身旺最為奇。日主旺而財官弱,運入財官名利馳。日主坐下有財官,月令相逢貴不難。富貴財官為總論,早年富貴祿高攀。”可見富貴是在于格,財官,日主三者共同論析的結果。象這樣真宗能真嗎?
八字論命中“月令地支的分日用事”
日主氣勢強弱的辨認法
我們共同研習了許多四柱命學的基本常識與原理。例如:干支陰陽五行的概識、時辰節氣及月建、天干的十二生死歷程、支藏人元及五行旺相休囚死、六神的簡單涵義、四柱大運流年的排列法,以及干支的生克制化沖合會刑穿等。除了上述較為正統的各種理論外,我另外還用了不少篇幅介紹有關吉神兇煞和星宗星盤的通俗性看法,這些命學上之基本常識及原理,如果均能一一用心體會熟習,則對今后我們所要繼續探討的中、高級課程,當有莫大裨助。因此,希望大家勿以基礎學理為「非致大用」之學,而予以輕忽;須知世上任何偉大技術之開發與運用,其初莫不皆由基本理則推演變化而來。現在,我們即將開始研討中級課程的內容,首先要談的是日主氣勢強弱的辨認法。
在四柱命學中,選取用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工作,而用神之選取,方法多端,惟其中最普遍常見的一種取用法,就是「損益法」,亦稱「扶抑法」,損益取用法的原則,幾乎全以日主氣勢之強弱為依據,所以在我們尚未正式討論用神的選取法則之前,必須先行介紹日主氣勢強弱的辨認法。
欲了解日主氣勢之強弱,又必須先從月命地支的分日用事及五行在四時中的宜忌談起,以下逐一為大家分節分項詳為解說。
第一節 月令地支的分日用事
一、月支人元司令用事的分日情形-我在初級課程第八章的第一、二兩節中曾經介紹過「支藏人元」及「五行四時用事」的概要看法,然并未進一步深入談及月令地支在四時各月中,其支藏人元的分別司令當旺日數(即月令分日用事)。
月令人元的分日用事,乃古代命家權衡氣勢強弱的重要法則,惜因各家所劃分的用事日數多有出入,故每引起后學困擾,甚至常發生激烈爭論,是以導致目前許多命家案性棄月令分日用事不用,而直接就月支所藏人元,取其透干或得時得地得勢者為格,然后綜合四柱八字的結構,來論口主氣勢強弱及命運之榮枯得失。
但是,如就嚴謹角度觀之,月令人元的分日用事,實乃所有十二個地支的「支藏人元」之原始起源,絕對有其保留之必要與參考之價值。因為月令人元的安置,大體均遵循如下規則:(1)四生月(寅、申、巳、亥月),地支分藏前月司令人元之余氣,下季當旺人元之生氣及本月得祿人元之主氣。(2)四庫月(辰、戌、丑、未月),地支分藏前月司令人元之余氣、上季當旺人元之庫氣及本月得祿人元之主氣。(3)四正月(子、午、卯、酉月),地支分藏前月司令人元之余氣及本月得祿人元之主氣。其中四生月之一的亥月,由于其所藏的前月余氣戊土,和本氣壬水、生氣甲木二者同時發生沖戰,戊土力弱不敵,故無所容身于亥支,是以千余年來的命家皆將亥支所藏的戊土人元略去不計,除此之外,其余四生月中的寅、申、巳三支均藏有陽性戊土。
至于子、午、卯、酉四正月,除了午月因丁、己同時得祿于該支而不得不增置己土一干外,其余子、卯、酉三支均蘊藏前月余氣和專祿本氣,又因四正月乃居于四季之最中心處,其位至中至正,其氣純而不雜,而且,其內所藏前月余氣和本月主氣均屬于同一五行,是以歷來命家皆取其主氣而將余氣略去不計。然上述有關亥、午、子、卯、酉五支所略去的前月余氣,僅是就一般非月令之地支而言,倘一旦這五支生逢月令,還是要將其前月余氣的作用列入考慮范圍之內,這是因為上述五支所藏的前月余氣(以下一律簡稱余氣),它們并非真正憑空消失。而只是古代命家為了執簡馭繁,才交其省略不提。所以,研究月令日用事,如果不明白這層道理,便很難掌握支藏人元的司令變化。
所謂月令分日用事,要言之,就是指月令地支中所藏的人元正值月中分別司令幾日的意思。譬如說:農歷二月「卯」支當令,本來依一般支藏人元的通則,卯中只藏一個「乙」木,然而,這不過是就月令以外的其它卯支而言,一旦卯支生值月令,則此時卯中除藏有本月主氣乙木外,尚藏有前月寅中甲木的余氣,也就是說,卯月藏甲、乙二干。且依據《星平會海》、《神峰通考》和《淵海子平》等書所載,均認為卯中所藏之甲、乙二干,乃由余氣甲木先司令約十天,然后再由本氣乙木司令約二十天。
再如:農歷七月「申」支當令,申中藏有戊、壬,庚三干,這其中的戊干,就是由前月未中己土之余氣延伸變化而來(參第一冊講義第八章第一節中段》,據古書所載,它在申月中最先司令,約流行七日,然后再由長生的壬水司令約七日,最后才由本氣庚金司令約十六日。又如:農歷十二月「丑」支當令,丑中藏有癸、辛、己三干,這其中的癸干,即是前月子中癸水延伸之余氣,,據古書所載,它在丑中人元司令,約流行九日,然后再由庫藏的辛金司令約三日,最后才由本氣己土司令約十八日。以下第二目特將古代各類命書所定的月令人元分日用事情形逐一列出,俾作客觀之比較。
二、古籍所載各種月令分日用事法訣--
(一)《三命通會》法訣:
正月建寅--己占七日,丙占五日,甲占十八日。
二月建卯--甲占九日,癸占三日,乙占十八日。
三月建辰--乙占九日,癸占三日,戊占十八日。
四月建巳--戊占七日,庚占五日,丙占十八日。
五月建午--丙占九日,乙占三日,丁占十八日。
六月建未--丁占七日,乙占五日,己占十八日。
七月建申--己占七日,戊占三日,壬估三日,庚占十七日。
八月建酉--庚占七日,丁占三日,辛占二十日。
九月建戌--辛占七日,丁占五日,戊占十八日。
十月建亥--戊占七日,甲占五日,壬占十八日。
十一月建子--壬占九日,辛占三日,癸占十八日。
十二月建丑--癸占七日,辛占五日,己占十八日。
注:以上《三命通會》在子、午、卯、酉四正月中,均各加置一長生之氣(即生氣),此點似值商榷,因為四正月并非四生月,實無另外增設生氣之必要,故總予人有勉強湊數之感。
(二)萬育吾之法訣:
正月建寅--己占五日,丙占五日,甲占二十日。
二月建卯--甲占七日,乙占二十三日。
三月建辰--乙占七日,壬占五日,戊占十八日。
四月建巳--戊占七日,庚估五日,丙占十八日。
五月建午--丙占七日,丁占二十三日。
六月建未--丁占七日,甲占五日,己占十八日。
七月建申--己占五日,壬占五日,庚占二十日。
八月建酉--庚占七日,辛占二十三日。
九月建戌--辛占七日,丙占五日,戊占十八日。
十月建亥--戊占五日,甲占五日,壬占二十日。
十一月建子--壬占七日,癸占二十三日。
十二且建丑--癸占七日,庚占五日,己占十八日。
注:以上萬賢在午月中略去己土人元,可能是為求與其它四正月之藏干數目統一之故;此外,在四庫月中,其庫氣均將陰干改為陽干,此點與一般通用支藏人元法訣稍有出入。
(三)《星平會海》法訣:
正月建寅--戊占七.二三日,丙占七.二三日,甲占十六.五四日。
二月建卯--甲占十.三三日,乙占二十.六七日。
三月建辰--乙占九.三日,癸占三.一日,戊占十八.六日。
四月建巳--戊占五.一七日,庚占九.三日,丙占十六.五三日。
五月建午--丙占十.三三日,己占九.三日,丁占十一.三七日。
六月建未--丁占九.三日,乙占二.一日,己占十八.六日。
七月建申--己占七.二三日,戊占三.一日,壬占三.一日,庚占十七.五七日。
八月建西--庚占十.三一一日,辛占二十.六七日。
九月建戌--辛占九.三日,丁占三.一日,戊占十八.六日。
十月建亥--戊占七.三二日,甲占五.一七日,壬占十八.六日
十一月建子--壬占十.三二日,癸占二十.六七日。
十二月建丑--癸占九.三日,辛占三.一日,己土占十八日。
(四)《淵海子平》法訣:
正月建寅--戊占七.二五日,丙占七.二五日,甲占十六.三五日。
二月建卯--甲占十.五五日,乙占二十.六五日。
三月建辰--乙占九.三日,癸占三.一日,戊占十八.六日。
四月建巳--戊占五.一五日,庚占九.三日,丙占十六.五日。
五月建午-丙占十.三五日,己占十.三五日,丁占十.三五百,丁占十.三五日。
六月建未--丁占九.三日,乙占三.二日,己占十八.六日。
七月建申-己占七.一五日,戊占三.一五日,壬占三.一五日,庚占十七.六日。
八月建酉--庚占十.五五日。辛占二十.七五日。
九月建戊--辛占九.三日,丁占三.二日,戊占十八.六日。
十月建亥--戊占七.二五日,甲占五.一五日。壬占十八.六日。
十一月建子--壬占十.五日,癸占二十.七日。
十二月建丑--癸占九.三日,辛占三.一日,己占十八.六日。
(五)《神峰通考》法訣:
正月建寅--戊占七.二五日,丙占七.二五日,甲占十六.五日。
二月建卯--甲占十.三五日,乙占二十.六八五日。
三月建辰--乙占九.三日,癸占三.一日,戊占十八.六日。
四月建巳--戊占七.二五日,庚占七.二五日,丙占十六.五日。
五月建午--丙占十.三五日,己占七.三日,丁占十三.二五日。
六月建未--丁占九.三日,乙占三.一日,己占十八.六日。
七月建申--戊占七日,壬占七.二五日,庚占十六.五日。
八月建酉--庚占十.三五日,辛占二十.六五日。
九月建戌--辛占九.三日,丁占三.一日,戊占十八.六日。
十月建亥--戊占七.二五日,甲占七.二五日,壬占十六.五日。
十一月建子--壬占十.三五日,癸占二十二.六五日。
十二月建丑--癸占九.二日,辛占三.一日,己占十八.六日
以上分別列出《三命通會》、《星平會海》、《淵海子平》、《神峰通考》,以及先賢萬育吾所解的月令分日用事,我們如加細心比較,當可發現這五種法訣之中,幾乎沒有任何二種完全雷同,由此益知自古命理學說駁錯紛紜之一斑;因是,有開月令人元的分日用事,便常遭致諸家之爭議。
清初內閣大學士陳素庵說:「舊書十二月支中所藏諸干,俱分日用事,相沿已久,遵若金科玉律,但實不然......。若果如其所分,則已有戊,猶可言也,亥有戊有是理乎?古今論命,會有遇亥而取戊者乎......,四時止有三百六十五日,乃每支中諸干皆共三十一日,則一年中合計出三百七十二日乎?種種難通,將何說以處此?則各干分日,萬不可拘矣」!陳賢之所以極力反對月令分日用事之說,確亦不無其理,因為古訣多半將每月的日數恒定為三十一日,則一年合計出三百七十二日,未免誤差過大;惟就我個人管見,月令分時用事法,實有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支藏人元之最初來由,及這些人元在四時中的消長始末,如果輕言廢棄,則后世之研命者恐將永遠無法洞悉地支藏干之原始起源了。是以我們應該設法將古傳月令分日原則重新加以適度調整,按地球公轉太陽之每月實際日數,合理分配于月令所藏之各人元,使能更符實際論命之需求。
三、月令分日用事的合理調整--依本講義初級課程第八章第一節所述,凡四生(寅申巳亥)之地,其余氣約占15%、生氣約占25%、本氣約占60%;四庫(辰戌丑未)之地,其余氣約占25%、庫氣約占15%、本氣約60%;四正(子午卯酉)之地,其余氣約占20%、本氣約占70%(午支因多藏一祿,故其人元所占比率稍有不同,下面續談)。如依上述原則計算,則每個月令人元所測得的司令用事日數便如以下二式所演--
(一)根據地球繞日之天行(請核閱萬年歷),每年十二個月份,其各月的實測日數為:
寅月--二九.七五日 卯月--三O二五日
辰月--三O.七五日 巳月--三一.一七日
午月--三一.四O日 未月--三一.四O日
申月--三一.一七日 酉月--三O.八O日
戌月--三O.一O日 亥月--二九.七五日
子月--二九.四O日 丑月--二九.四O日
從上表中可以明顯看出,一年當中,夏季午、未兩月日數最長(三一.四日),冬季子、丑兩月日最短(二九.四日),而其月長、月短的分界點則在子、午二月(冬至月與夏至月),因此,我們也可由此得知,陽歷年的終始點確是在冬至該月(子月),中界點則在夏至該月(午月)。
(二)將上列每月實際日數,乘以前述四生月、四庫月、四正月所設之人元百分比,則冬月之人元分日用事情形如下:
已占四.四六日(15%)丙占七.四三日(25%)
月寅(29.75日) 甲占一七.八五日(60%) 甲占九.O七日(30%)
月卯(30.25日) 乙占二一.一七日(70%)乙占七.六日(25%)
月癸(30.75日) 癸占四.六一日(15%)乙占七.六日(60%)
月午(30.4日) 癸占四.七一日(60%)乙占七.八五日(25%)
丁占一八.八四日(60%)己占四.六七日(25%)
月丁(31.17日) 壬占七.七九日 (25%)
月戌(30.10日) 庚占一八.七O日(60%)辛占七.五二日(25%)
丁占四.五O日(15%) 戊占一八. O六日(60%)
月子(29.4日) 壬占八.八二日(30%) 癸占二O.五八日(70%)
戊占四.六七日(15%) 庚占七.七九日(70%)
月巳(31.17日) 丙占一八.七O日(60%)
丁占七.八五日(25%) 乙占四.七一日(15%)
月未(31.4日) 己占一八.八四日(60%)
庚占九.二一日(60%) 辛占二一.四九日(70%)
月酉(30.80日) 戊占四.四六日(15%)
月亥(30.80日)甲占七.四三日(25%) 壬占一七.八五日(60%)
癸占七.三五日(25%) 辛占四.四一日(15%)
月丑(29.4日) 己占一七.六四日(60%)
如就上述調整后的人元用事分日加以統計,十天干之每干在全年中總計司令的日數為--甲干全年司令三四.三五日,乙干全年司令三三.五六日,丙干全年司令三O.一四日,丁干全年司令三一.一九日,戊干全年司令四五.六四日,己干全年司令五三.四六日。庚干全年司令三五.七日,辛干全年司令三三.二日,壬干全年司令三四.四六日,癸干全年司令三二.五四日。其中除了戊、己兩干因屬四季土的關系,比例較重之外,其余八干所占比例則大體甚為均衡,這如果拿來與古法所訂「戊土全年司令有高達近六十七日者,而丁火全年司令卻有低至二十二日者」的情形相比,顯然較為合理。雖說如此,新法中所測得的用事分日,仍非百分之百絕對正確,這是因為我所使用的比率(如60%、25%、15%等),無可避免地摻進個人的自由心證成份,所以多少有些主觀意識在內。
四、地支藏干比率之設定--地支中所藏天干(即人元),為何其比率有占25%,有占15%,有占60%,也有占70%的呢?原來這也僅是根據常理所設定的假想比例,目的乃在方便我們以「數字化」之形式來研究學問而已,當然是不能將它視為定則,而對其依賴過深;因為人命的牽連因素甚為復雜,不是用固定簡單的數字就能完全表達得清楚的,所以,大多數資深的命家,都寧愿以實際之經驗與豐富的思考力來評斷人命,除非真正需要,否則絕少使用數字計算法。不過,對于命學程度尚未達理想境界者而言,以數學推演求出日主氣勢之強弱,倒不失為一種簡明而理想的判斷方式。
一年十二個月當中,每個月份皆多少承績了前月所延伸下來的部份余氣,此乃常見之物理現象,不足為奇。因為任何事物的「開始」與「結束」,不論其體積之大小或速度之快慢,均非在「瞬間」立即完成,而必有運動前的「起動過程」以及結束運動時的「后延余力」,這種現象就是物理學界所稱的「運動定律」。例如:當一部汽車在開始「動身」前,必先有一段發電、輸油、啟檔等之起動過程;當汽車在行進中欲停止時,駕駛者于踩下煞車踏板后,汽車并無法「瞬間」立即停止,而必向前續行一小段距離(亦稱滑行)。又如:當我們在抓舉重物時,在尚未抓起該重物前,必先緊張肌肉筋骨及適度調整呼吸,而在放下該重物后,緊張的肌肉筋骨及呼吸狀態亦無法「瞬間」立即松弛恢復,其動力常有后續作用。
在命理上,月令人元的運行也是具有與前述類似的物理特性,是故,寅月本氣甲木必留后續力于卯月之中,卯月本氣乙木必留后續力于辰月之中,辰月本氣戊土必留后續力于巳月之中……,如此十二個月令分別自前月承受了部份后續余氣。除此而外,四生之月中尚存有下季旺氣的始蘊初生之氣(即長生之氣),四庫之月中尚存有上季旺氣的游離終結之氣(即入庫之氣)。上述所稱這些「本氣」、「生氣」、「余氣」、「庫氣」等,又應如何比較它們相互間氣勢之強弱呢?有一個原則是這樣的:(須熟習)
(1)余氣乃前月本氣結束后遺留到本月的后續氣息,它乃是一股將盡而未盡之氣,其力稍強于庫氣,而弱于本氣與生氣;它的比率在四生月中約占15%。在四庫月中約占25%,在四正月中約占30%(午月除外)。
(2)生氣乃下季的旺氣始蘊初生于本月之中,它有繼續茁壯并逐漸發揮強大能量之趨勢,所以,在四生月中,其力較前月余氣為強,此乃因余氣屬一種將盡之氣,生機頹然,而生氣是一種發育之氣,生機盎然,故生氣在四生月中的比率約占25%。
(3)庫氣乃上季的旺氣游離終結于本月之中,它已奄奄一息,似同行將入墓之人,故其在四庫月中力量較余氣為弱,比率約占15%(注:雖說余氣與庫氣同屬將盡之氣,然余氣乃「上個月」之后續延伸力,距離本月之時間短,其氣尚強;庫氣則為「上一季」之游離終結余力,距離本月之時間甚長,其氣息似有若無。這就如同兩個老年人,一為六十歲、一為九十歲,雖俱稱老人,然二者間之差別則甚明顯)。
(4)本氣乃本月乘旺之主氣,力量最強,它在四生月和四庫月中約占60%,而在四正月中,除了午月占60%以外,其余子、卯、酉三月均占約70%。午月因其人元多藏一個己土,分占了本氣丁火的部份旺氣,故而午月中,丁火本氣占約60%,已土祿氣占約25%,丙火余氣占約15%。
(5)由于物理運動定律,事物發動以前,必有一段起動過程,故而我們可將余氣、生氣或庫氣當成月令本氣發動前的起動步驟;也就是說,任何月令,均須由余氣或生氣或庫氣先行司令用事數日,然后才由本氣正式開始司令用事。基于此,在四生月中,余氣最先司令,其次由生氣司令,最后才由本氣司令;在四庫月中,余氣最先司令,其次由庫氣司令,最后才由本氣司令;在四正月中,也是余氣最先司令,然后才由本氣司令,四正月不藏生氣與庫氣,惟其中午月則因多藏一祿,故先由余氣丙火司令數日后,再由祿氣己土司令數日,最后才由本氣丁火司令所余日數。
此外,有一點需加說明的是,一般支藏人元的使用,通常均將亥支中所藏的戊土余氣略去不計,并且基于四生人元純陽,四正人元純陰的原則,尚將子、午、卯、酉申所藏的陽干余氣化為陰干而合并于本氣之內;另將寅、申二支所藏的前月陰性余氣己土,化為陽性之戊土。惟以上所述之情形,乃就非屬月令的一般性地支而言,如果它們(指亥、子、午、卯、酉、寅、申等支)一旦生逢月令,則其所藏人元均需恢復原始型態及結構,造就是易經所揭示的「太極為本為強,八卦為化為用」的意思;月令地支好比原生本體,而一般地支好比化用之體,二者之間是有區別的。
五、月令分日與一般地支人元的數學算法--為了方便計算起見,我們必須用合理的數字分數套入四柱八字。由于四柱共計有八個字(天干四字、地支四字),每個字包括其自身在內,均能互相產生錯綜復雜的對應關系,所以八個字各自分別相乘,便可得出六十四象(周易說卦傳曰:......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其理在此);又因月令分日用事主要乃用于顯示「十天干」在各月活動之變化情形,故我們須再將六十四「象」,乘以十「變」于是得出六百四十的關鍵數,折六百四十即可權充為整個八字的總分。
既已得知八字之總分,便可設法將其合理分配于四柱干支之中。以四柱天干而論,其每干的力量約為地支的三分之一,此乃因地支人元最多藏有三干之故;如僅就月令地支而論,歷來命家大體均認同月支的力量約占整個八字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即約三分之二),而其余年、日、時地支的力量又各約為月支的二分之一左右,換言之,即月令的力量兩倍于其它各支。
我們根據前述比率加以計算,則可得出如下結果:(1)四柱天干,其每干約為35分:(2)四柱地支,其年、日、時三支各為100分;(3)月令地支獨占200分(請見下圖所示)。
任何在月支中司令用事之人元(不一定為本氣,有時可能由余氣、生氣或庫氣司令),均可自同支內的余干各征收百分之三十(約三分之一)的分數,也就是說,在月支中不司令的人元必須分別提供給正在司令中之人元約三分之一的支持分數。
在計算分數的時候,大家特別要注意:只有月令地支才須使用「用事分日法」列出原始支藏人元:其余年、日、時三支可以仍依一般支藏人元之通則列出其藏干。此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數學計算法僅能當作判斷日主氣勢強弱之輔佐,卻不能誤以為它是萬應靈丹;雖說它能幫助初學者在「損益取用原則」方面較易于選取正確之用神,但是八字之取用,方法多端,非僅損益法一途,所以除了損益取用法外,對于其它不以損益原則取用的方式,數學計算法可說是根本派不上多大用場。職是之故,大家應有一個體認:數學計算法可以幫助我們辨認日主氣勢的強弱,然而,了解了日主之強弱,并不能完全據以選出正確之用神。(注:有關用神的問題,下章再予討論)。
以下特舉數例,簡單說明干支數學演算之方法,同時并求出八字全局五行的初步分數,至于干支沖、克、合、化所產生的五行分數變化,留待本章第三節詳述--
例一:某造民國六十五年正月八日未時生
35丙 丙辰60{乙25 丁15}
35庚 寅甲80{辛87 癸33}
35己 丑巳60{丙25 己15}
35辛 未巳60{乙15 癸25}
(1)首先查萬年歷,六十五年正月八日恰值立春后兩天,應屬已土司令(寅月中,自立春開始后的四.四六日之內由己土首先司令),故而我們須從寅月中的甲木和丙火各征收三分之一的分數給己土;如此一來,寅中甲木的分數則由原有的120分降為80分,丙火的分數則由原有的50分降為33分,而己土的分數則由原來的30分增至87分(凡不整分數均采五舍六入法)。
(2)然后再將八字中所有同類五行相加,得出如下結果:火行93分,土行302分,金行85分,水行40分,木行120分;由此可知日主土行再加火行之助,合計為395分,倘不考慮原局丑、未之沖,則本造日主氣勢可算強。
(3)遇有特殊需要,也可將十干分別予以獨立計算(這種方式多用于析論精微事象),則此造各干之分數如下:甲木80分,乙木40分;丙火68分,丁火25分;戊土60分,己土242分;庚金35分,辛金50分;壬水0分,癸水60分。
例二:某造民國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八日辰時生
35庚 寅甲60{戊15 丙25}
35甲 申庚80{己87 壬33}
35丙 午 {丁70 己30}
35壬 辰戊60{乙25 癸15}
(1)查萬年歷得知,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八日恰值立秋后三天,仍應屬己土司令(申月中,自立秋開始后的四.六七日之內由己土首先司令》,故需從申月中的庚金和王水各征收三分之一的分數給己土;于是,申中庚金的分數降為80分,壬水的分數降為33分,而已未的分數則增至87分。
(2)然后再將八字中同類之五行相加,得出如下結果:木行120分,火行130分,上行191分,金行115分,水行83分;由此可知日主火行加上木行之助,合計為250分,而敵對的上、金、水三行合計高達390分,倘不考慮原局寅、申之沖,則本造日主之氣勢實可稱弱。
(3)如果分別將十干單獨計算,則其各干分數如下:甲木95分,乙木25分;丙火60分,丁火70分;戊土75分,己土117分;庚金115分,辛金O分;壬水68分,癸水15分。
例三。某造民國三十九年七月十八日午時生
35庚 寅申60{戊15 丙25}
35甲 申庚147{己20 壬33}
35戊 戌戊60 {辛25 丁15}
35戊 午 {丁70 己30}
(1)本造與上造乃同年同月出生。查萬年歷得知,三十九年七月十八日恰值立秋后廿三天,應屬七月本氣庚金司令(申月中,自白露以前的一八.七日之內由庚金司令,故需從申月中的壬水和己土各征收三分之一的分數給庚金;于是,申中壬水的分數降為33分,己土的分數降為20分,而庚金的分數則增至147分。
(2)然后將八字中同類之五行相加,得出如下結果:火行110分,土行195分,金行207分,水行33分,木行95分;由此可知日主土行加上火行之助,合計為308分,而敵對的金、水、木三行合計為332分,雙方相差僅24分,倘不考慮原局寅、申之沖與午、戌之合,則本造可謂敵、我雙方勢均力敵,必耐久戰。
(3)如果分別將十干單獨計算,則其各干之分數如下:甲木95分,乙木0分;丙火25分,丁火85分;戊土145分,己上50分;庚金182分,辛金25分,壬水33分,癸水0分。
例四 某造民國九年十月三日戌時生
35庚 申庚60{戊15 壬25}
35丁 亥壬80{戊20 甲100}
35乙 亥 {壬70 甲30}
35丙 戊戌60 {辛25 丁15}
(1)查萬年歷得知,民國九年十月三日恰值立冬過后五天,應屬生氣甲木司令(亥月中,自立冬開始后的四.四六日之內乃由余氣戊土司令,然自立冬后第四.四六日~~第十一.八九日的這段時間則由生氣甲木司令),故須從亥月中的壬水和戊土各征收三分之一的分數給甲木;于是,亥中壬水的分數降為80分,戊土的分數降為20分,而甲木的分數則增到100分。
(2)然后將八字中同類之五行相加,得出如下結果:水行175分,木行165分,火行85分,土行95分,金行120分;由此可見日主木行加上水行之助,合計為340分,而敵對的火、土、金三行合計為300分,雙方差距僅40分,可謂勢均力敞。
(3)倘將十干分別計算,則其各干分數如下:甲木100分,乙木35分;丙火35分,丁火50分;戊土95分,己土0分;庚金95分,辛金25分;壬水175分,癸水0分。
以上簡單為大家舉出四例逐一解說月令分日用事及八字五行的數學計算方法,我費了一番心血發明此套演算程序,目的乃在設法幫助命學基礎尚未穩固之朋友,能比較具體的辨認八字五行力量強弱之概況;雖然這種計算法仍不免存有許多瑕疵,不過我也已盡其所能地化繁為簡,將缺點降至最低限度。
關于月令分日用事及八字五行的數學計算方式,近代亦常有命家為文探討。譬如近賢李叔還先生,曾將四柱中的每個干、支各定為30分,八字合計為240分,另外再加上命宮干、支二字60分,總計共300分,然后依旺、相、休、囚、死之原則為準來加減計算,凡逢旺、相之五行則加倍計分,如逢囚、死之五行則減半計分,倘逢休之五行則仍照原數而不予改變。
此外,近賢陳品宏先生也曾將四柱中的每一柱設定為66度(粒),其中每柱天干占36度,每柱地支占30度,并分別以粒律數代表,依此計算則十干合計為60粒律數,十二支合計亦為360粒律數;惟其支藏人元所分配之粒律數甚為復雜,有0粒、3粒、5粒、6粒、8粒以至于10粒、13粒、18粒、20粒、22粒、27粒......等,在計算上比較麻煩些。
月令的玄機 月令為提綱、為天命、為萬物之源。
論命不明月令,無從談起。八字命學為天地人之學,講天道、地道、人道的運行規律和作用法則,以三者之間的作用結果來定論富貴貧賤壽夭吉兇及人生萬象。
月令集天、地、人為一體,認識月令的過程實則就是掌握天道、地道、人道的過程。學命之人只有透徹了天道、地道、人道的運行規律,才有可能理解古人的命學觀,也才可能真正懂得格局和掌握生克制化刑沖合害的作用規律。
《滴天髓》開篇就是天道、地道、人道,然后才有知命篇。不明天道、地道、人道,無以知命也。
一、月令與天道、地道、人道的關系暨月令三重身份提示
月令非普通之地支,其猶如人之家宅,其中司令之神行天道,支中本氣行地道且為地道之源,藏干人元行人道且為人元之首,天道、地道、人道三重身份兼一身。
天道、地道講的是天地主氣的運行規律和作用法則。
天道主健,重主氣。地道主順,重根基。 人道講的是人間雜氣的運行規律和作用法則。 人道主象,重喻義。
天道以天干來體現;地道用地支來體現;人道以人元來體現。不是所有的天干都能行天道,唯有月令司令之神才能代表天道。不是所有的地支都能左右地道,唯有月支本氣才與人生萬事息息相關,才能全面統領地支的作用關系。不是所有的人元都能平等顯象,唯有月支藏干才是人生萬象之首,其象最明顯。月令,萬物之源,眾道之本。
二、天道、地道、人道作用法則提示
天道、地道、人道,講的是天、地、人的特性、運行規律和作用法則,是八字模擬人生的主要依據;三者各有所指,是完全不同的三種作用方式。
天者:為陽、為上、為外、為動、為明、為透、為顯,在八字中以天干來體現。天道以天干中天地主氣的運行情況和作用法則,來表述人生富貴貧賤壽夭吉兇之大象,也就是人生大象。
地者:為陰、為下、為內、為靜、為暗、為隱、為藏,在八字中以地支來體現。地道以通過地支的作用法則來呼應天道的體現。
人者:存在于天地之間、生活于社會之中的獨立個體。人道通過人間雜氣之間生克制化刑沖合害的關系,來體現人世間的一切花花草草、婆婆媽媽、生生死死、分分離離、悲歡離合、恩怨情仇。其注重于萬物之象,不同于天道、地道的力量彰顯。
天道、地道在八字中的體現為格局,專論人生富貴貧賤壽夭吉兇之大象。
天道就是主氣的運行規律,地道就是地支的作用法則。圍繞主氣立格局,又護衛之神在地支得正根,那么格局才為有成。這就是的天地交融、天健地順,富貴有成。
人道在八字中的體現為象法,專論人生萬象。有形必有象,格局的高低大小及有無成敗,五行的旺衰休囚及組合變化,天干地支的生克制化及刑沖合害,無不體現人生的悲歡離合、恩怨情仇。
天道和地道是一整體,為萬物的陰陽兩面,重力量;人道為萬事之表象,重喻義。有了這些提示,三者詳細的作用法則也就出來了,當然這要你們自己去總結了,在只適合談風月的博客中我也只能講到這一步。
三、天道、地道、人道照命提示一二
八字為天地人之學,一個人的富貴貧賤壽夭吉兇及人生萬象,都是天道、地道、人道作用以后的產物。當你真正明白了八字命學的本義,對天道、地道、人道了然于胸以后,那么就會發現八字完全是對天道、地道、人道的模擬。比如格局:剛才已經說了,格局為天道、地道的模擬。
天干行天道,地支行地道。能行天道者必是主氣,天主健之故;因此立格局點必須是透于天干的天地主氣。這下你就徹底明白了為什么不能以地支、以月令本氣立格的原因。一切的錯誤緣于不明天道運行規律之故。
地道是對天道的呼應。能實施天道之指令者,也就是能為天干提供根氣的叫天覆地載,為富貴。不能實施天道指令的,也就是不能給天干提供根氣的,叫天地相背無情,與富貴無緣。地道的作用方式是刑沖合害破,作用法則是雙向作用兩失用(合化除化,墓庫詳推),失用則不能為天干提供根氣。
格局為天地作用在八字中的體現。因此格局為八字之大框,定位人生富貴貧賤壽夭吉兇之大象。天地交融,格局有成,人生大框彰顯,必為富貴之士。天不覆、地不載,天地無情、格局破敗,人生敗象,必是貧賤之人。天道、地道在八字中的體現就這么明了和直接。又比如干支十二宮與四時旺相休囚死。四時旺相休囚死,他是天道的產物,天道定性看主象,為簡、為顯、為健、為大,只講力量旺衰,不講花花草草;因為他只定性人生富貴貧賤,而不論人生悲歡離合。
干支十二宮,她是人道的產物,人道論象看雜事,為繁、為隱、為弱、為小,斷不了富貴貧賤之大事,專以取象為己任,如長生代表似嬰兒剛有生機、沐浴為敗地論桃花、羊刃意兇頑主血光等等。一個講天道、一個講地道,一個定性人生富貴貧賤,一個取象人生花花草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古人從來都是傳書不傳訣、傳法不喻理。要是不明其理,就是送給你一大堆秘笈、絕招也沒用。命學這東西,沒有傳承,極少有人能學會;有師父傳授又極少有人學不會。等你理解了命學本義、掌握了天道、地道、人道的運行規律和作用法則,那么《真宗子平》、《滴天髓》、《淵海子平》、《三命通會》、《窮通寶鑒》都是你的師父,再也沒有學不會的道理了。
四、命學難以自學成才的原因
八字預測術很難自學成才,這很讓人傷心,確是不爭的事實。快二十年了,學命者不下幾百萬,自學成才者鳳毛麟角,真正會算命的還是江湖中的盲師。有文化、有大量內部資料可供參考的明眼人,還比不過一字不識又沒有什么社會閱歷的盲師,令人不解。唯一的解釋,那就是我們所學的方法是錯誤的。
八字命學為天地人之學,講天道、地道、人道的運行規律和作用法則,分道、法、術三個層次,以格、局、象來體現。
道為八字的最高層次,為命學總綱;法和術是道的貫徹、體現和運用。認識了道,很多法和術可無師自通,萬般神通皆小術,唯有空空是大道;同樣,悟性高的也可以從法和術來反推道,正所謂的由術入道。這是掌握道、法、術的兩種途徑。
八字命學非常人所編,由古代超越人類智慧的圣人或神人所開創,從一創立就已經非常完善,各種推斷程序和計算公式早已定型。我們常人不用說創新發展,就是理解傳承已屬不易,因此,沒有傳承,不得真法,根本悟不透。
八字的傳承,我想可能會分為兩條路:
一條走盲人線路:以傳授理、法為主,道法為輔。盲人自古都是社會的弱勢群體,算命對他們來說可能是最好的職業了。盲師們眼不能視,沒有文化,生活單純,經歷缺乏,道法對他們來說難以理解,只有法和術才最適合他們。不用理解,甚至不用悟性,只要死記硬背、大量實戰,就可以熟能生巧,準確無誤。祖師爺早已把命學中的天道、地道、人道的作用法則編在口訣中,只要牢記斷什么事用什么口訣,八九不離十。命術于盲人來說猶如自己的衣食父母,他們會非常珍惜,謹記師訓,勤學苦練,老實運用,絕不會輕易外傳。這樣命學中的法和術部分得以最好的保留和傳承,即使千百年以后,也不至于完全走樣。要是走的是明眼人線路,肯定傳不了幾代就變樣了,到現在不知是什么樣子了。
另一條路走的是修行者路線,傳授的以道法為主、法和術為輔。修行者以探索大道為己任,命學道法部分正是他們感悟人生、認識自然、通向大道的智慧源泉;這樣道法在他們那里自然能很好的得以傳承。要是傳給他們法和術部分,因他們不是以此為業的,可能過不了幾代也就荒廢失傳了。我相信民間有論命細致入微的高手,更相信修行者中有幾句話就能概括你一生的大師。沒有師承的習命者,所學之法主要源于古書,古人一向傳書不傳訣、傳法不喻理。《淵海子平》、《三命通會》、《滴天髓》、《星平會海》,留下了大量的口訣、歌賦,但沒有理論依據、也沒講作用法則;這些天道、地道、人道的大雜燴,有時對上號了奇準,有時用錯地方又離題萬里,讓人時而大喜、時而大悲。留下了大量的疑惑, 永遠也不用想搞明白。比如地支的作用關系:刑沖合害破。有說刑沖合害破,是一種生克的表述;有時挺準。有說刑沖合害破,既論生克又論象義;在論人事時真的很準。有說刑沖合害破,是一種雙向作用,兩兩失用,天干不能以它們為根;在斷富貴貧賤時很靈。這些用法,有時很準,有時一點都不準,讓人越學越糊涂。時準時不準是肯定的。第一種觀點是天道的用法,用于地道和人道當然不準,唯有相互作用的兩地支正好在天干全透時,以生克的方式去論人事象才可能準確。第二種觀點是人道的作用法則,以這種方法用于天道、地道論富貴貧賤肯定不靈。第三種觀點是地道的作用法則,要是用于人道肯定什么人事象都斷不出來。
不知道天道、地道、人道作用法則,混用亂套,差錯必然。這就是我們越學越糊涂的原因。要是再深入下去,還有讓人更抓狂的地方,比如有些流年既有好事又有災、有些六親對你事業不利卻于健康幫助大。這除了體用不協調外,還有天道、地道、人道不同作用法則對吉兇的影響,例如辰酉合,要是天干戊土為財星、為命局的格局用神,辰為戊土之根,酉為日主之祿,辰土決定著格局成敗。那么從地道的角度講,辰酉合,辰土失用,戊土財星用神根虛,格局變虛,日主事業受挫;而從人道的角度講,辰酉合為生合為有情之合,日主合財得女人。因此,該年肯定至少有兩件事:事業受挫、感情豐收,也可能是因迷戀男女之情而導致事業受挫。這就是玄學,一個“字”多種義,一個組合幾種象,吉兇互存、榮辱同在。唯有識道者,才能理清其中的規律。道在哪?道在師傳,道在不懈地探索中。
真宗子平為我指明了道的方向,水爺鬼師為我打開了開悟之門,希望有緣的同好也能由此入道。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