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娛樂圈有料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有兩大特點,一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為這個特點,俗話比較容易流傳,很多俗話,都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口口相傳,流傳至今的。二是俗話雖然通俗易懂,但是言簡意賅,很多俗話背后,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這也是俗話的魅力所在。當然,也有一些俗話,為了引起人們的重視,會采用夸張的表現手法。俗話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古人將自己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融入到俗話中,俗話雖俗,但是很接地氣,它對古人的日常生產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當然,由于科學文明發展的落后,古人的一些觀點還是偏頗,有待商榷的,簡而言之,有些俗話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得不受用了,因此,對待俗話的態度,應該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人提出了“命運”的說法,命運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概念,很多俗話也涉及到命運,例如比較消極的有“萬般皆由命,半點不由人”、“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有命安排”、“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俗話的取材可以很廣,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有關命運,積極的俗話,最為典型的便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而今天要講的這句有關“命運”的俗話,叫“好男有運不生前,好女有福不生后”,這句俗話是什么意思呢?時至今日,這句俗話還受用嗎?其實這句俗話,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這句俗話中的“生前”、“生后”,指的是早產和晚產,而早產和晚產,相比于順產而言,對胎兒都是不好的,例如早產會導致身體素質比較差,甚至會影響腦力的發育,導致智力的低下等等,而古代是男性占主導地位的社會,因此擁有一個健壯的身體,才能夠有打拼事業的基礎。古人也許發現,晚產的嬰兒,會出現皮膚變黃,頭骨過硬的情況,當然,這些在后天能夠得到改變,而古人卻先入為主了,認為這樣的嬰兒,長大后也沒有好的容貌,而在古代社會中,女性長得好看,則更有可能夠擁有福氣。這第一種解釋,也有些許道理,總而言之,無論是早產,還是晚產,對于胎兒,都是不利的。第二種解釋。這句俗話中的“生前”和“生后”,指的是“前半生”和“后半生”,意思是男子的命運好壞,不看前半生,女子命運的好壞,不看后半生。在理解這句俗話之前,可以先了解下另一句俗話,叫“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绔少偉男”,這句俗話按照現在的說法,便是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因此,好男有運不生前,指的是男子的命運,并不看他的出生環境,如果前半生環境惡劣,那么便會磨練出男子堅韌的性格,增加其毅力,甚至是“苦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寶劍鋒從磨礪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經過磨礪后,他在后半生便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說,男子好運,不看前半生。在古代“重男輕女”的封建背景之下,女性的地位比較低,她們不能夠通過參與社會活動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們是否有福氣,便看其在前半生的選擇之上,這也就是另一句俗話所說的“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句俗話也能體現古人的生活背景,如果女子嫁給了入錯行的男子,那她便是加錯郎了,反之亦然。總而言之,這句俗話現在也不受用了。因為這句俗話“重男輕女”,將女性的福氣,與男性的命運掛鉤,如今是男女平等的社會,婦女能頂半邊天,各行各業的巾幗英雄也不在少數,再者,要想改變命運,得通過自身的努力,而改變命運沒有前半生、后半生之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你比較贊同哪種解釋呢?歡迎評論交流。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