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初衣勝雪二十四節氣詩之秋分四首:秋分維何,天高氣清農歷八月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和兩個節氣,節日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而節氣就是白露和秋分。看見秋分這個詞,很有文字的美感,仿清涼微冷的秋的氣息,又帶著明麗感。那么秋分節氣是什么,又有怎樣的內涵呢?二十四節氣是古人根據太陽光在地面周年有規律的南北移動,劃出的二十個時間坐標,當太陽運行到黃經180度時,就是秋分節氣的到來。用當代的天文地理知識,這是太陽直射赤道的節點,在秋天里,太陽光會繼續南移。秋分到來,正好日夜平均長短,北半球大部分處在溫和涼爽的空氣中。那么一年中上一個同樣的節點,類似的氣溫,是春分。而古老的節氣因為科學樸素而有長久的生命,至今流傳,有了現代天文學的加持,更加準確精細,交節時間,可以精確到秒。古人當然不能精確到秒,但是愛研究自然規律的讀書人,總會有自己的探索。比如宋朝的方回。“四海之內居中國,不見南極見北極。東生西沒一輪日,西沒昏黑生白月。春分秋分晝夜中,天上地下度數同。四時成歲歲如此,日南日北而已矣。一百八十度有奇,不過一往一來耳?!狈交亍都汉ナ辉露蝗臻L至前一旬書》節錄當然方回不是古代的天象官,在這方面屬于半瓢水,但是以他的理解,放在古代中國,大致不算太錯。古人以天圓地方,陸地是浮在大海中間的。。所以他說:在四海之內大陸中間的中國,看不到極遠的南極和北極。太陽東升西沉,而后月亮出來。在春分秋分的時段,晝夜相等。四季年年如此,是太陽光照射到南北不同造成的。春分秋分,是太陽一來一往。當然我相信他手上拿了張黃經度數圖在研究學習。要知道,古代讀書人是少數,讀到這么高深的書,能夠一知半解也算高級人才了。但是他肯定不能代表當時頂尖的科學研究。因為宋朝的司天監,天文院,已經可以記錄新星的爆發,這種節氣日歷對于他們是小兒科。但問題就在于這些天文知識被皇帝納為學習禁區,老百姓不能接觸。我想了很久,這是什么原因,后來溥儀在《我的前半生》里談到,制定頒布歷法,是皇帝是特權。代表天授神權在人間的體現。除了司天監,天文院,像方回,只能自學自己領悟了。但是秋分他說的是正確的,是太陽運行產生的,在這天,晝夜平分。好了,專業事專業人做,我們只需要感受秋分的季節和節氣之美,秋季的一道亮麗的自然風景線。A bright natural landscape in the”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云散飄颻影,雷收振怒聲。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忽見新來雁,人心敢不驚?“唐朝·元稹《詠廿四氣詩·秋分八月中》當十二音律第八個聲音吹響時,對應著農歷八月已經到來。而秋分更是在秋風青秋色高遠的時段。你看天空的云彩,那樣稀薄,風吹就散了,而夏末秋初的雷雨也不見了蹤影,聽不見那滾滾雷聲暴雨。此時天地開始走向秋的肅穆和寧靜,終于擺脫了長而炎熱的白天。秋分是晝夜平均的節點,也是極寒酷暑的中間,不冷不暖秋天,半冷半暖秋煙。只是忽然看到從北方飛到南方的雁子,意味著,這個美好的時段很短,因為北風起,很快溫度跳水,進入寒冷的秋冬了。這首詩看起來清淡,但是這背后卻是傳統秋分物候的支撐。“雷始收聲;水始涸?!边@是秋分典型的物候,雷雨少,降水減少,溫度不高,但天氣干燥,地表水呈現下降趨勢。而且這樣美好的秋天在古代也是短暫的,和我們一樣,感覺過了夏天就很快轉入冬天,春秋說是各有三個月,但最合適舒服的日子,不過短短月余。高興舒服兩天,趕緊準備秋冬的衣裳吧。“磊魁晶熒,歲有常期。秋分維何,天高氣清。玉蟾吐煇,銀漢無聲。澄霄一色,萬里云平?!八纬太仭秹刍首印だ诳伞饭濅?/p>這首詩本來是寫給秋分節氣生的皇子的,但是更多的是詠嘆秋分時節的美。月亮中有黑暗和晶瑩的時候,這是每年的規律。但是到了秋分,天地為什么這么美,你看,那天高氣清。那月亮吐著皎潔的光輝,那銀河流淌。天空中澄澈一色,萬里無云,或者有云,也是那么舒緩纖薄。天高氣清,就是秋分重要的直觀感受,經歷過漫長夏天和伏暑的人們,分外能夠感受秋分時節那種快意涼爽和通透。而這種美,在夜晚越發不同。因為澄澈的空氣,讓月色是一年中最晶瑩和美的時段。中秋節往往在秋分前后,也就是秋分節氣中,有最美的中秋月,但無論月缺月滿,秋分秋月之美,美在寧靜而皎潔。”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月皎空山靜,天清一雁聞。感時愁獨在,排悶酒初醺。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懊鞒瘜O作《客中秋夜》秋分是春夏農作物收獲的季節,早晚的露水,讓果實甜度更高,而干燥的空氣,更適合收獲。秋分又同時可以搶種一季小麥,這如春的溫度,貼近地面的露水,給了草本又一次秋天里的春天。秋分的農民是忙碌的,但也是喜悅的,因為在這樣的天氣下,傍晚還可以坐在涼風里用酒解乏和話桑麻。所以古代的秋分節氣中,會有秋社,一是祭祀土地神帶來的收獲,二是趁著這美好的時間鄉里聚會。熱鬧和寧靜都有,是一種內心的飽滿。詩人在外面客居的山中,因為那秋天里的月亮,和山林特有秋的氣息,想到了自己的家鄉,在家鄉的田園里,豆子已經成熟,作物搖曳著露水。那雁子飛在明月下還鄉,我什么時候能夠安然在故鄉的秋天里,收獲自己種的豆子呢?他一定是聞到了他鄉山野中成熟的植物的芬芳。這種芬芳在夜晚更加濃郁,也牽起了他最熟悉的鄉土家園的味道。正是自古秋分是農村收獲的季節,所以那秋天的月亮,那中秋的月亮才特別有家園的味道吧。自2018年起,每年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對農民的尊重,對豐收的贊美!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