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分別是什么族,五十六個...
385
2023-07-27
這是 喲西心理 的第 49 篇新知
閱讀僅需 8 分鐘
作者| UC
最近在補回《金宵大廈》,剛看完“鴉烏”這一單元,里面提及到“曼德拉效應”。既然這樣,我們今天就講講這個吧。
(話說,我小時候還真的挺經常被母上用鴉烏婆來嚇唬我的。)
不過在此之前,先跟大家做一些小測試:
1.《愛我中華》里面,歌詞是“56個____”
A.民族 B.星座
2.下圖哪一只是正確的皮卡丘?
A.左邊 B.右邊
3.美劇《欲望都市》的英文是?
A.Sex and the city B.Sex in the city
4.地產大亨(大富翁)桌游里面的logo是哪個?
A.左邊 B.右邊
5.下面哪個米奇是正確的?
A.左邊 B.右邊
我先給大家賣個關子。
54321……好了,答案是 b b a b a 。你答對了嗎?
答錯沒關系,因為這可不僅僅是你一個人的事。而這種集體都出現的錯誤記憶,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
1.什么是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簡單來說,就是指那些集體持有的虛假記憶(Fiona Broome ,2010)。
之所以叫“曼德拉效應”,是因為在調查中發現,超過數千人擁有一段南非總統曼德拉死于上世紀80年代的記憶。
然而,曼德拉是在2013年離世的。
那么這些人所擁有的記憶是從哪里來的?
喜歡神秘學的人類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在他們看來,曼德拉效應可以解釋為下面兩點:
a.多元宇宙理論
由于量子物理中的不確定性,所以有學者提出多元宇宙理論。而在這個背景下,有人把曼德拉效應解釋為平行宇宙中的記憶互竄現象。
b.歷史修改理論
另外一個解釋是,認為曼德拉效應是未來人類在修改歷史時所出現的漏洞。也就是說,是時間線被修改后,所遺留下來的證據。
但作為一個心理學的科普號,我又怎么會只說關于神秘學的觀點,而不說心理學界的看法呢?
*多元宇宙:多元宇宙是一個理論上的無限個或有限個可能的宇宙的集合,包括了一切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所有的空間、時間、物質、能量以及描述它們的物理定律和物理常數。多元宇宙所包含的各個宇宙被稱為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
2.錯誤記憶在大多數心理學者看來,曼德拉效應只是一種群體的錯誤記憶的表現。
錯誤記憶(False memory),指人們錯誤地回憶起從來沒經歷過的事情,或者回憶的內容與現實并不相符的現象。
說到這里,必須跟大家說說錯誤記憶。錯誤記憶可以說是記憶領域研究的一個方向,所以為了研究錯誤記憶,學者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實驗范式*進行研究:
DRM范式
類別聯想研究范式
Jacoby-Whitehouse范式
誤導信息干擾范式
KK范式
……
其實,我挑兩個有趣的跟大家說一說。
a.誤導信息效應(misinformation errors)
這個效應指個體接觸誤導性信息后,對過去經驗和事件的記憶與事實發生偏離的心理現象。
而這個實驗的范式(Loftus & Palmer,1974)是這樣的:
先讓被試觀看一段視頻(汽車因超速而導致的五車追尾事故)。
對實驗組的被試進行包含錯誤假設的提問,而對控制組進行正常提問。
例如:
實驗組問題:“汽車撞毀時是否看到事故現場有撞碎的玻璃?”
控制組問題:“汽車碰撞時是否看到事故現場有撞碎的玻璃?”
(細心的你們會發現,實驗組的是“撞毀”,而控制組的是“碰撞”,這里面蘊含的錯誤假設就是前者的損壞程度比后者要更加嚴重。)
而實驗的結果就是:實驗組比控制組多18%的被試產生了錯誤記憶,認為現場有撞碎的玻璃。
事實上,錄像里面根本就沒有撞碎的玻璃。
這個實驗表明,通過語言上的誘導和暗示,個體的錯誤記憶就會產生。
這時候你再聯想下,法庭上律師提問時的問法,以及證人的供詞。你可以想到什么嗎?
b.想象膨脹(imagination inflation)
這是指通過想象能提高一個人確信某一未發生事件發生過的程度。
而Garry等人(1996)的實驗是這樣的:
先讓被試填寫一份生活事件量表*,讓被試對童年發生過的某件事情的確信度進行登記評定(例如在超市走失)。
幾周后,讓被試進入想象階段,要求被試想象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一些事件。
這個階段完成后,要求被試再次填寫與第一階段相同的生活事件量表,并對確信度進行等級評定。
結果表明,對于想象過的事件,被試認為它發生過的確信度提高了。
這就說明了,想象會讓我們覺得事情是發生過的,你可以再回憶下自己過去的經歷,究竟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假的?
我們的記憶,還真的挺不可靠的。一被暗示,一被腦補,錯的記憶,就出來了,而我們還一直信以為真。
*實驗范式:相對固定的實驗程序,簡單來說就是在具體的實驗中可以做為模板,并根據自己的新要求進行修改的實驗。
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 Inventory,簡稱LEI):含有若干條較常見的生活事件。
3.
曼德拉效應與錯誤記憶
看完上面關于錯誤記憶的描述,你應該已經想到怎么去解釋自己的錯誤記憶了。
但是你可能還會在想,為什么不僅僅自己一個人出現了這些錯誤記憶?
那這里面就得扯到概率學和傳播學了。
既然某件事A容易被記錯成B,那么這個事件的發生就會有一個概率P,就算P很小,但我們人口基數那么大,總數怎么也小不了。
就像是皮卡丘的尾巴是沒有黃色的,如果只有1%的人記錯了,乘以中國的14億人口,也有一千四百萬人記錯了。
接下來,從傳播學角度來說,當一部分群體把A記錯成B后,他們會把B作為真相傳播出去,當B被重復多了之后,就會被當成真相。
(詳見→真相錯覺效應)
同時,本身記錯成B的人,也就會更加肯定自己是對的,進一步進行傳播,這個錯誤的真相,也就不斷被傳遞了。
這么解釋起來,曼德拉效應,是不是就不再神秘了?
是的,或許真相就是這樣呢。
一直以來
都很喜歡這句話
「花店不開了,花繼續開」
或許這里不止花店和花
還有買花賣花和賞花的人
不過最后
我比較好奇
你對自己的什么記憶
產生過懷疑嗎?
UC說:
真亦假時假亦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參考資料:
Loftus E F,Palmer J. Reconstruction of automobile de-struction:An exampl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and memory [J].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Behavior,1974(13):585- 589
Loftus, E. F. (1997). Creating false memories. Scientific American, 277(3), 70-75.
Garry, M., Manning, C. G., Loftus, E. F. & Sherman, J. (1996). Imagination inflation: Imagining a childhood event inflates confidence that it occurred.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3, 208-214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