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有書快看你愿意去親身體驗一次死亡嗎?2014年,年僅27歲的紀慈恩開辦了一個“死亡體驗”工作坊,她想讓人們提前和死神打個照面,只有擁有直面死亡的勇氣,才能更加坦然地面對生死。這個通透的女子,從19歲起就一直苦苦掙扎于生死之間,為閨蜜,為男友,為女兒,為陌生人,最后為自己。01“我在荷蘭體檢時被查出了肝癌,已經(jīng)到了晚期。”2006年11月,閨蜜默默憔悴不堪地忽然出現(xiàn)在紀慈恩面前,告訴了她這個不幸的消息。19歲的紀慈恩,呆住了。默默從小被父母拋棄,小小的她被自己的外婆收養(yǎng),就住在紀慈恩家隔壁,兩個小姑娘從小朝夕相處,自從默默的外婆去世后,默默就視紀慈恩為唯一的親人。后來,默默通過自己的努力,到荷蘭做了交換生,本以為默默從此苦盡甘來,可誰知,病魔卻肆無忌憚地襲來。同情、無助、悲傷碾壓過來,讓紀慈恩的內(nèi)心翻江倒海,可誰知,默默接下來的話,更是讓紀慈恩無力承受。默默告訴紀慈恩,她準備選擇安樂死,這次回國,就想求唯一的親人——紀慈恩,作為她的家屬去簽字。荷蘭是安樂死合法的國家,但是申請安樂死必須要有家屬的簽字。默默懇求紀慈恩跟她去荷蘭,作為家屬給她簽字。未經(jīng)世事的紀慈恩拿不定主意,可是,看著默默那么孤助無援,她決定先陪默默回荷蘭,找機會勸慰她。到了荷蘭阿姆斯特丹,默默再次懇求紀慈恩在安樂死同意書上簽字。但是,紀慈恩對默默的請求置之不理。她覺得,默默是心情不好,也許過些天她會改變主意。然而,在看到默默病痛發(fā)作的時候,紀慈恩的心里開始動搖了。每當疼痛來襲,默默會用牙咬自己,胳膊被咬得一直流血也不停,她還咬一切能咬到的東西,直到把門牙崩掉了她也感覺不到。紀慈恩嚇壞了,她從來沒經(jīng)歷過這樣的事,默默在疼痛的間隙,不斷哀求紀慈恩:“求求你,簽字吧,讓我快點解脫……”流著眼淚的紀慈恩,看著苦苦掙扎的默默,最終還是答應(yīng)了簽字。就這樣,她親自送走了默默。望著像是熟睡的默默,紀慈恩蹲坐在地上嚎啕大哭,這是她19歲的人生中第一次經(jīng)歷離別,第一次親眼見證死亡。可是,紀慈恩沒想到,隨后死亡和離別就纏上了自己。022007年1月,紀慈恩把默默的骨灰?guī)Щ貒?/p>追悼會上,當紀慈恩天真地告訴同學默默的死亡經(jīng)歷時,幾乎所有人都把矛頭對準了紀慈恩:“你真狠心,怎么不讓她回國治療呢?”“你這樣做不就等于殺了她嗎?你怎么能忍心害了她?”紀慈恩的世界被徹底擊碎了,她不知道自己做得對與錯,那段日子無比灰暗,她變得不能見光,也不能說話,整天待坐在家里,睡不著覺,吃不下飯,整個人憔悴不堪。此后,她被診斷為創(chuàng)傷性應(yīng)激障礙。后來在家人的支持下,經(jīng)歷了兩年的心理治療,她才算康復(fù)了,康復(fù)后的紀慈恩決定重新開始生活。2009年,紀慈恩來到北京。節(jié)假日,紀慈恩來到京郊的兒童福利院當護工。在這里,她遇見了很多讓她不能忘懷的人和事,也遇見了愛情。在福利院紀慈恩遇見了X,X是一個善良又陽光的外國男孩,但不幸的是,他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并且沒有辦法治療。他們相遇了,相愛了。但是誰也不敢表白,明明知道沒有未來,卻又忍不住被對方吸引。他們陪孩子們快樂游戲的同時,彼此對望一眼就明白各自的心思。相互陪伴的日子是甜蜜的,他們經(jīng)常牽手去看夕陽,他撫摸著紀慈恩的頭發(fā),那雙藍色的眼睛凝視著她,快樂而又充滿憂傷。他們擁抱彼此,互相傾訴著內(nèi)心的悲傷和愿望,他親吻她的臉,似乎要把一切的美好都留給對方,生怕一覺醒來,再也見不到彼此。X帶給紀慈恩很多美好和驚喜,也給了她面對死亡和離別的勇氣。后來,X經(jīng)常暈倒,他的病情加重了。于是,X說要回國治病。臨行前,他安排好一切,并收養(yǎng)了一名孤兒帶回國給父母撫養(yǎng),又買了一條狗狗送給紀慈恩和孩子們。他對紀慈恩說,早早去,好好修煉,來世一定陪她長長久久。他早已經(jīng)準備好離去。紀慈恩的心,再一次被抽空了。但是,這一次,紀慈恩已經(jīng)做好了心理準備,她選擇堅強。可是,她的愛需要彌補,紀慈恩覺得她也要領(lǐng)養(yǎng)一個孩子,盡管她才22歲。0310歲的真真和默默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從小被父母拋棄,寄居在福利院。真真和男友有著同樣的病——先天性心臟病,被醫(yī)生斷言活不過20歲。真真性格敏感,她經(jīng)常哭鬧發(fā)脾氣,摔東西,為此,她輾轉(zhuǎn)于五六家孤兒院,在哪都待不長。當紀慈恩看到真真的第一眼時,就決定和真真在一起了,因為在真真身上,她看到了默默和男友的影子。于是,紀慈恩辦了領(lǐng)養(yǎng)手續(xù),她想給真真好的生活和愛,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紀慈恩耐心地對待真真,當她發(fā)脾氣時,紀慈恩就隨她發(fā)泄,然后在她平靜下來后,帶她吃好吃的,陪她游戲,陪她聊天,就這樣慢慢地打開了真真的心結(jié)。半年后,真真就像變了一個孩子,她不僅開朗了很多,臉上也掛起了笑容,她不再發(fā)脾氣,對紀慈恩更是萬分依戀。2014年,為了讓真真呼吸清新空氣,紀慈恩帶著真真從北京來到了云南。有了真真的陪伴,紀慈恩有了生活的動力。因為有了責任感,紀慈恩變得更有力量,更加堅強。紀慈恩不再抑郁,也不再懼怕死亡,默默和男友離世的陰霾漸漸散去,她的生活似乎被治愈。她甚至想要去擁抱死亡,和死神和解。于是,在大理紀慈恩創(chuàng)辦了“死亡體驗”工作坊,她想通過一些模擬死亡的場景,讓更多的人去體驗死亡的感覺,并告訴大家,死亡并不可怕。“乘客們,飛機正在急速下降,很快就要墜落,我們可以擁抱身邊的人做最后的告別!”隨著主持人的話音響起,人們漸漸地開始和身邊的陌生人擁抱,他們緊緊握住彼此的手,似乎真的像是在等待死亡的來臨。通過死亡體驗,人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珍惜身邊人。此間,紀慈恩還選擇成為一名臨終關(guān)懷志愿者。在臨終關(guān)懷醫(yī)院,她先后送走了150多名臨終老人和兒童。在這里,她經(jīng)歷了更多真實的死亡,這讓她的內(nèi)心無比震撼,也讓她更加理解了生死的意義。在這期間,紀慈恩還寫下了一本書。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記錄了十二位臨終者不同的人生故事。紀慈恩還曾登上央視節(jié)目,在現(xiàn)場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她說,紀慈恩不是她的本名,她有兩個名字,“紀慈恩”是自己取的,是紀念“生命里收獲和付出過的真情和感恩。”原本以為,日子可以這樣幸福地走下去,可是,命運再一次露出了殘酷的嘴臉。042016年,真真17歲,已經(jīng)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她和紀慈恩的關(guān)系親如母女,情同姐妹,紀慈恩對這個僅比她小12歲的女兒,竭盡所能地給予無盡的疼愛。然而,先天性心臟病的隱患一直都在。某一天,真真突然暈倒,被送去醫(yī)院后,醫(yī)生告訴紀慈恩,她的病情已經(jīng)十分嚴重,心臟腫脹變形,活不長了。母女倆回家后,真真決定放棄治療,甚至一度離家出走。不過,就在此時,紀慈恩查到新加坡有家醫(yī)院,掌握了一項新技術(shù),或許能治好真真的病。于是,紀慈恩和真真進行了一次心平氣和的談話。真真說:“你能給我的,已經(jīng)全部給了我,你不能給我的,你也想盡辦法給我。所以,如果手術(shù)沒有成功,我們都不要怪自己好嗎?”真真希望生命能繼續(xù),但她也可以接受手術(shù)失敗。遺憾的是,新加坡的手術(shù)并不成功。手術(shù)做到一半,真真的身體就堅持不下去了,她主動選擇了放棄。最后的幾個小時里,真真只想和媽媽說話,她留給媽媽最后一句話:“媽,如果你以后成為別人的媽媽,可不可以,不要忘記我。”2016年11月28日,養(yǎng)女真真離開了人世。這一年,紀慈恩29歲。10年來,慈恩親手終結(jié)了朋友的生命;親眼目送了愛人的離去;親自體驗了老送小的哀傷,年紀輕輕的紀慈恩,過早體會到生死離別。紀慈恩也從一個軟弱的小女生,成長為一個堅強的女性。可是,當有一天輪到自己直面死神時,紀慈恩會作何選擇呢?052012年,她帶一名精神病兒童外出就醫(yī)時,孩子突然跑開。為了追回孩子,紀慈恩在車流中穿梭,結(jié)果遭遇車禍,腦部嚴重損傷。出院前,醫(yī)生憂心忡忡地告訴她:“你的傷,以后會有腫瘤病變的風險。”紀慈恩在社交平臺上寫道:不必難過,疾病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簡單的事情。有朋友問候她時,她說:“擔憂是一種詛咒,疾病只長在我身上,不長在我心里。”2019年,一次體檢時,紀慈恩查出了腦癌。對于這個結(jié)果,紀慈恩坦然接受。2020年,她接受了第一次手術(shù),手術(shù)后,她依然像以往一樣樂觀地活著,畫畫、做飯、喝茶,毫無波瀾。她還會通過網(wǎng)絡(luò)講課,收取一些費用,因為她還要接受手術(shù),支付高昂的手術(shù)費。2022年2月27日,決定生死的手術(shù)的前一天,她通過律師確定了遺囑。面對可能的死亡,她很坦然。她說:“我死之后不要給我守靈,擺上幾根羊肉串就行。”一個月后,律師在社交平臺上發(fā)表長文,公布了她的狀況,表示手術(shù)很成功,但她昏迷的時間比清醒的時間多,康復(fù)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她也曾說:“如果未來我身上發(fā)生了奇跡,那一定是我活出來的,不是誰賜予的。死亡只是一件小事,活在當下才是大事,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這個活得通透的女子,所有人都祝福她:活著與死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開心就好。作者:愉兒編輯:明月松間照資料來源:《遺愿清單:一位臨終關(guān)懷工作者的手記》——紀慈恩。《青年中國說》節(jié)目:“嫁給公益的女孩”2014年12月20日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