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后裔之謎:金姓是不是愛新覺...
65
2023-07-06
解讀百家姓郎姓。追溯郎姓起源,出自南匈奴、鈕祜祿氏、滿族。郎姓,中國姓氏之一。來源有三:出自姬姓,出自南匈奴,出自鈕祜祿氏,出自滿族。郎姓名人有郎朗、郎咸平、郎昆、郎永淳、郎平等。
源流一
源于姬姓,為春秋時魯國大夫、魯懿公的孫子費伯之后,以地為氏氏。據(jù)史籍《元和姓纂》上記載,春秋初年,魯懿公姬戲有個孫子叫費伯,為魯國上大夫,他在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九年(魯隱公姬息姑元年,公元前722年)農(nóng)歷四月私自占據(jù)了郎城(今山東魚臺縣),以其為自己家族的食邑,這在史書《春秋》中有記載:“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不書,非公命也。”當時,魯隱公也莫可奈何,默認了這個事實。在費伯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所據(jù)邑名為姓氏者,稱郎氏;也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費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從這段史籍記載中,人們可以看出“費、郎一家”的歷史淵源,該支郎、費二氏同宗同源,因此有“郎費不婚”之說。
源流二
源于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南匈奴郎氏部落,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姓氏考略》記載,郎氏的一支,出自漢朝時期南匈奴的郎氏部落。漢元帝劉奭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匈奴民族內(nèi)部因權(quán)利之爭而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分裂,分成北、南兩支匈奴部族,其中的南匈奴部隨其可汗呼韓邪單于(稽候珊)歸附于西漢王朝。
其后,南匈奴被漢王朝分化,郎氏部落內(nèi)遷中原,逐漸漢化,族人中有以原部落名稱漢化為姓氏者,稱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郎中,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郎中,亦稱廊中、郎官,是皇宮中負責守衛(wèi)宮殿左右廊廡而命名,最早始于西周時期,春秋、戰(zhàn)國、秦、漢沿置,最高軍政長官為郎中令,西漢時期為九卿之一,也是天子近侍之一。在秦、漢時期,官秩達兩千石以上者方可任“郎”。郎中還負責掌管車騎、門戶,內(nèi)充侍衛(wèi),外從作戰(zhàn);在最初分為車郎、戶郎、騎郎三類,各類的長官稱“郎中將”,其后各類逐漸泯同,最后改為光祿勛。東漢時期,郎中由具有孝廉才智者入尚書中臺,在皇帝左右協(xié)助處理政務(wù),職滿一年稱“尚書郎”,滿三年以上者稱“侍郎”。到了晉朝至南北朝時期,郎中為尚書曹司的最高行政長官。到唐朝以后,郎中之職逐漸由尚書分曹理事,分為六部,各部均設(shè)“侍郎”之職,為各部尚書的輔佐之官,就是各司、局的長官,一直沿用至民國初期,如同今日各部中各司局長。
在郎中的后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郎中氏,后皆省文簡化為單姓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于滿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族紐祜祿氏(女奚烈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吉林通志》記載:
1.滿族紐祜祿氏,亦稱鈕赫氏,滿語為Niohe Hala,其冠用漢姓的最初時間,據(jù)其《郎氏族譜》記載為清朝清乾隆年間。郎氏,是由紐祜祿氏滿語漢譯為“狼”,進而演變?yōu)槔墒稀_@一姓氏是滿語的漢譯姓氏。紐祜祿,原系滿語地名,因以為氏。氏族居住在長白山、英額等地方。在清朝時期,紐祜祿氏部落的氏族成員“仕官難以枚舉”,清王朝開國元勛額亦都,即是紐祜祿氏的氏族成員。紐祜祿氏宗族,是先期進入蘇子河、渾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們在元末明初之際,由原始居住地黑龍江、松花江中下游,歷經(jīng)三次大規(guī)模的遷徙而來到佛阿拉地區(qū)(今遼寧新賓)。其中,史料記載中的長白山地區(qū)僅是他們氏族在南遷中的一處中間居住地。在金國時期,紐祜祿氏的姓氏被史書記載為女奚烈氏,據(jù)史籍《金史》記載:“女奚烈曰郎”,即女真語漢譯為郎氏。在清朝官修史料《滿洲源流考》中記有:“紐祜祿氏舊作女奚烈氏。”今日滿族郎氏的姓氏,在歷史上并沒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樣發(fā)生過諸多的變化,而是自金國時期起即漢譯為郎氏。遠在金國時期,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記載,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勝堡”。另外,“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門,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由于女奚烈宗族龐大,金國朝廷對女奚烈宗族組建的弟子軍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遼東滿族郎氏,由金、元至今,只有女奚烈氏在明朝初期即演變?yōu)榧~祜祿氏,清朝中葉以后,由紐祜祿氏漢譯冠姓,漢化為郎氏這一漢姓。
2.滿族拉庫勒氏,亦稱喇庫勒氏、蘭庫拉氏,滿語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龍江牡丹江穆棱林區(qū)),后多冠漢姓為郎氏、蘭氏等。
3.滿族郎佳氏,滿語為Langgiya Hala,世居遼陽(今遼寧遼陽),后多冠漢姓為郎氏。
4.滿族鈕赫氏,滿語為Niohe Hala,漢義“狼”,滿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國姓氏“粘割”,世居佛阿拉(今遼寧新賓)、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多冠漢姓為郎氏、鈕氏等。
5.滿族鈕赫哷氏,滿語為Niohere Hala,漢義“狽”,世居沙濟(今遼寧新賓)、安楚拉庫(今吉林安圖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帶)、英額(今遼寧清原英額門)、輝發(fā)(今吉林柳河、輝發(fā)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等地,后多冠漢姓為郎氏、鈕氏。
6.滿族鈕胡勒氏,滿語為Niohule Hala,據(jù)史籍記載,源于濊貊族后裔氏,明朝時期稱兀良哈氏,世居東海渾春(今吉林琿春),后多冠漢姓為郎氏。
7.滿族鈕呼特氏,滿語為Niohut Hala,源于濊貊族后裔,明朝時期稱兀良哈氏,世居渾春庫雅拉(今以圖們江為中心的日本海沿海北至綏分河,南至朝鮮咸鏡道鏡城地區(qū))、汪欽(今吉林汪清)、渾春(今吉林琿春),后多冠漢姓為郎氏、鈕氏等。
源流五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苗族、侗族、佤族、裕固族、拉祜族、蒙古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郎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于官位,出自唐朝以后西藏地區(qū)官吏郎仔轄,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郎仔轄,是唐朝以后西藏地區(qū)藏族官員的稱謂,在藏語中,“郎仔”就是道路,郎仔轄就是負責管理道路的官員,相當于今天的地方交通管理局局長,此官職稱謂一直沿用至民國后期。
在郎仔轄的后裔子孫中,多世代沿襲其官職稱謂,并以之為姓氏,后漢化省文簡改為單姓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發(fā)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