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相人術
144
2023-07-06
看相(相貌)不如看骨,一直是古代骨相術今時骨相學的宗旨。升入骨子看命相,“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是故人身體形貌皆有象類,骨法角肉各有分部,以著性命之期,顯貴賤之表,一人之身,而五行八卦之氣具焉。故師曠曰“赤色不壽”,火家性易滅也。易之說卦:“巽為人多白眼”,相揚四白者兵死,此猶金伐木也。經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圣人有見天下之至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此亦賢人之所察,紀往以知來,而著為憲則也。
?
骨相學
人之相法,或在面部,或在手足,或在行步,或在聲響。面部欲溥平潤澤。手足欲深細明直,行步欲安穩覆載。音聲欲溫和中宮。頭面手足,身形骨節,皆欲相副稱。此其略要也。
夫骨法為祿相表,氣色為吉兇候,部位為年時,德行為三者招,天授性命決然。表有顯微,色有濃澹,行有薄厚,命有去就。是以吉兇期會,祿位成敗,有不必。非聰明慧智,用心精密,孰能以中?
雖然,人之有骨法也,猶萬物之有種類,材木之有常宜。巧匠因象,各有所授,曲者宜為輪,直者宜為輿,檀宜作輻,榆宜作轂,此其正法通率也。若有其質,而工不材,可如何?故凡相者,能期其所極,不能使之必至。十種之地,膏壤雖肥,弗耕不獲;千里之馬,骨法雖具,弗策不致。
古方相學家家認為,人體肩、頸以上總稱“頭部”,一切感覺器官,都集中在這個地方,占人身極重要地位。骨相學關于頭部外表的骨骼有以下幾種:
顛頂骨:位置在頭部最高處。前面部分稱為“囟骨”,小兒初生未合攏時叫“囟門”,中間叫“頂心”。頂心左右有棱處稱為“山角骨”,俗名“頭角骨”。
額骨:兩眉以上、發際以下,總稱“額骨”。兩眉上面左右發際,稱為“額角”。
鬢骨:又名顳颥骨,在兩太陽內,左右相同。
鼻梁骨:在兩目中間。上部為“鼻梁”,又名“山根”。梁下稱“鼻柱”,是兩鼻孔的分界骨。鼻之末端,名為“準頭”。
目眶骨:又名睛明骨,由額骨、顴骨等骨所組成。
顴骨:面部兩旁高起之骨,左右相同。
曲頰骨:即上牙床骨,左右相同,如環形狀。其后正當耳孔內者,稱為“玉梁”。
頰車骨:即下牙床骨,俗稱下巴骨。兩端岐出如鉤,納入曲頰骨,構成“頰車骱”。
枕骨:又名后山骨,在頭面后部。上面突出處,稱為“腦杓”。下面耳后突起者,名“完骨”。
頸骨:亦稱項頸骨,位于肩骨上際,俗名“天柱骨”,共七節,上起顱骨底端,下至大椎骨,第一節名“蒙筋骨”第二節名“主動骨”,第三節名“連環骨”,第四節名“玉柱骨”,第五節名“托柱骨”,第六節名“神柱骨”,第七節名“項樽骨”。
上帝造物,賦予眾生的骨相,必有可共同依循之規律,因之某人往往像某動物,而某動物則往往像某人,這是骨相所透露出的神韻,因為皮毛血肉是完全無絲毫相類之處的。形貌像鳥的人物,中西方古之帝王曾有之。古羅馬的執政蘇拉,生就一副鷹的面孔,某西方相士謂彼必有領袖群倫的欲望和狠毒兇險的心態。春秋時范蠡在打敗吳王、功成身退之前警告大臣文種,講越王勾踐“長頸鳥喙,忍辱妒功,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這就是骨相學的存在的意義。
?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